话说中秋

分類: 图书,外语 ,英语读物,英汉对照,
作者: 萧放等编著
出 版 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20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61044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原本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及秋社(祭祀农业神)活动,到宋代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大节日。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多重含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使中秋节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影响力仅次于春节。同时,中秋节还流传到邻近的韩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节日。 本书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秋图书,书中介绍了中秋节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文化涵义,洋溢着花好月圆人团圆的和谐氛围。
目录
一、中秋节的来龙去脉
1.中秋节的名称及其含义
2.中秋节的起源
3.中秋节的演变和发展
二、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1.嫦娥奔月
2.吴刚伐桂
3.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宫
4.月兔和蟾蜍
5.月饼和糖芋艿
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1.祭月、拜月,庆祝丰收
2.分享、馈送“团圆饼”
3.家人团聚
4.祈婚嫁子嗣
5.燃宝塔灯
6.账目结清日
四、古代文艺作品中的中秋节
1.古代诗歌中的中秋节
2.古代词曲中的中秋节
3.古代小说中的中秋节
五、中秋习俗的现代意义
1.拜月与赏月
2.品尝月饼、分享秋收的喜悦
3.团圆庆贺
书摘插图
一、中秋节的来龙去脉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节的主题是亲朋好友团圆庆贺。中国节日的时间大都与月亮的活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月,常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夜的月色更是一年之中最迷人的。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宋林光朝)。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创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中国人的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如此生动而浪漫。
1.中秋节的名称及其含义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一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仲秋”即“中秋”。而据儒家经典《周礼》一书的《春官》篇记载,周代已经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等习俗。因为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故又谓之“月夕”。因为中秋节在秋季八月,又名“秋节”、“八月节”;因为祭月、拜月,又叫“月节”、“月亮节”;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此又称“果子节”。侗族称中秋节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中秋节为“后生节”。人们在中秋时节欢聚赏月、祭祀神明、庆贺丰收。
2.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起源,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对月亮的崇拜,一是源于古人在秋季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1)中秋节起源于古老的月亮天体崇拜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周易•系辞》上)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这两大天'本,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阳阴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同时曰月的活动也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与秋,空间方位上属东与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礼记•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日月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因此古人很重视对日月的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