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升级版)(附光盘)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孙云晓 著
出 版 社: 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80000版次: 1页数: 282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053838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编写本书,引导广大家长如何从习惯的培养入手,探求孩子内心需求。
10多年,100多个城市,1000多场演讲精粹精选,折服了一批又一批的听众,影响着全国千百万的现代父母。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但是从小习惯性格的养成对孩子的前途有很深的影响,真正的学习源于兴趣,阅读习惯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书从习惯的培养入手,探求孩子内心需求,为未来铺平道路。
作者简介
孙云晓,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自1972年至今一直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并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主要作品有:《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好父母好方法》、《好孩子好习惯》等。作品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
自2001年以来,连续主持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提出“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和“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等观点,深受广大父母和教师的欢迎。《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是孙云晓近年来的教育专题演讲的主题。
目录
2008年第二版序言 习惯培养的五大步骤
2004年第一版序言 我讲课是与好朋友谈心
第一讲 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诚信与做人
成长与责任
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
第二讲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
什么是习惯
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怎样骄正不良习惯
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
第三讲 多元智能与人人成功
成功在于选择
多元智能
选择自己的最佳才能区
扬长补短大有必要
第四讲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首先应尊重规律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注意孩子的真实动机
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第五讲 爱学是万善之源
厌学是万恶之源
学习动机不同效果大为不同
质疑与独立思考能力是珍贵的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学习习惯比考试分数重要
第六讲 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
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更严重
警惕孩子的攻击性
借个孩子去旅行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第七讲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4岁孩子为何自杀
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
心理不健康10大症状
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健康心理12字秘诀
教育惩戒是培养心理健康的良方
第八讲 科学为安 强壮为康
反思《夏令营中的较量》
黑姬山探险的启示
中日国民共识与法律机制的差异
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
儿童教育应特别重视体育
怎样培养安全意识
关于身体的权利
第九讲 指导孩子用好媒介
信息时代动摇了成人的权威地位
北京大学的学生为何被除名
网络和电子游戏是双刃剑
关于孩子玩电子游戏的8项建议
儿童不宜多看成人节目
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生受益
用父母的好习惯影响孩子
第十讲 学会消费是孩子的必修课
光有金钱买不来现代的教育
日本孩子为何精打细算
商场里的较量
让孩子设计10元钱的午餐
置装费的妙用
女儿的网上拍卖
清洁工子女考上剑桥大学
杜瑶瑶: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第十一讲 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信息时代的挑战
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就是“盲人”
独生子女的五大优势与四大缺陷
代际差异
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冲突
向孩子学习
不要制造“童年恐慌”
第十二讲 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
现代的教育观念
科学的教育方法
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生活方式
碰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附录一 成功宣言
附录二 习惯培养的七个观点和教育建议
附录三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道德建设的核心目标——谈怎样烧开德育这壶水
附录四 两代人的25个好习惯
附录五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目录
后记
书摘插图
梁启超: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二者缺一,时曰非人。……人非父母无自生,非国家无自存。孝于亲,忠于国,皆报恩之大义。
《礼记》: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
《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第一讲教育孩子的核心地培养健康人格
引子……该野炊了,日本的孩子都去干活,打水、烧火、洗菜;中方的队长站在草原上往前一看,那些长得白白胖胖的孩子,叉着手,啥活也不干的都是咱们中国的孩子。又是怎么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结论是: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各位父母朋友,大家好!广州市东风路小学是一所省一级学校,也是我们中国青年少研究中心的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所以我很愿意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今天我和大家谈的内容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1993年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对中国教育的一场大讨论,当时的《羊城晚报》记者陈心宇也在组织讨论,南北呼应,很是热烈。这个较量不仅仅是两国的孩子在较量,也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甚至是两国的文化在较量。我去过日本多次,人家野炊也好,野营也好,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干活,这就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1996年,哈佛大学把165个中国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对他们潜藏在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这件事反映出国际人才标准的新趋势。我得出的绪论就是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必须从养成良好习惯开始。
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这是今天我给大家谈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教育怎么样?今天的教育是人人重视,家家户户关心,家庭的开支中教育开支第一位。但是人们重视的是什么呢?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反思自己的教育,认为日本的教育处于一种荒废的状态,即表面上抓得很紧,实际上忽略了真正的教育——人格教育,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我在反思中日夏令营的时候,也有特别深的感悟,因此写出了《夏令营中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