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近代史(1840-1919),
作者: 陈旭麓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0106180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陈旭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理论体系蜚声史坛,学术研究以思辨见长,分析精当,文笔生动。本书选取作者有代表性的十多篇文章,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原则,内容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按照时序与专题相结合进行编排。作者说:“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因此,要理解这段历史,就不能不依靠思辨以揭示这种复杂性。作者对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命题,都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如对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对革命与改良、爱国与卖国、侵略与进步等关系的研究,对“中体西用”的历史演变和内在矛盾的阐释,对秘密会党、军阀对近代社会影响的探讨,等等,都发人深省。在历史人物研究上,作者主张“知人论世”,将人物放到时代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加以考察、认识和理解,揭示其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对道光帝、光绪帝、李鸿章、孙中山与鲁迅等的论述,都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陈旭麓(1918~1988年),湖南双峰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毕业于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华东师大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会副会长等职。1978年后,他以“新陈代谢”的旨趣,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文化史的研究,论著大多融义理、考据、词章于一体,以思辨和文笔见称学界。其著作主要有《近代史思辨录》《浮想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华民国史词典》《近代中国八十年》《五四后三十年》《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宋教仁集》《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等。其代表性论著大多编入《陈旭麓学术文存》及四卷本《陈旭麓文集》。
目录
代前言
第一讲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
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
1.爱国的要旨
2.洋务与崇洋
3.主战与主和
第三讲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附: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
第四讲 道光是怎样一个皇帝
第五讲 论“中体西用”
第六讲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开拓性的人物
2.李鸿章也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
第七讲 “戊戌”与启蒙
附:光绪略论
第八讲 清末的新军与辛亥革命
1.新军原起
2.新军的扩编
3.革命党人与新军
4.武昌起义时的新军
第九讲 孙中山与鲁迅
第十讲 小凤仙其人
第十一讲 农民起义与人口问题
1.从洪亮吉谈起
2.一个高峰连接着另一个高峰
3.正比—反比—正比的矛盾规律
4.促进与延缓
第十二讲 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第十三讲 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
1.近代军阀的演变过程
2.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之区别
3.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4.军阀所反映的近代社会的复杂关系
5.军阀代表人物的认识
第十四讲 略论演化中的中国近代文化
附:因袭—规抚—创获——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论纲
第十五讲 说“海派”
出版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讲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一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从评价洋务运动及其与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乃至“五四”运动的轨迹,推而及于对近代史线索的探讨。所谓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串于阐述历史的首尾,有似绳索贯串钱物,如唯物史观、进化史观、文化史观、英雄史观等等皆是。我们在50年代讨论近代史划分阶段的标准,正是以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为主线,形成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的递进为构架,这个构架积久渐趋公式化,许多近代史著作只有肥瘦的差异,很少有不同风格和个性的显现,而且被大家援用的三次革命高潮也未必都称得上具有完全意义的革命高潮。这就促使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再认识,由原来认同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的线索之外探讨新的线索。
事实上,由于资料的积累和认识上的深化,特别是对简单化、公式化思维方式的摒弃,有关近代史研究的范围及近代的含义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近代史线索的再探讨。这些变化是:
一、近代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80年,应延伸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110年,这个意见正日趋一致。虽然,由于前80年和后30年长期分割为近代史和现代史,讲课编书至今还是两截,前后不能贯通起来,但把前80年和后30年、新旧民主革命贯通起来写的近代史已在酝酿和准备中,且已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简编与纲要。
二、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近代史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联系,在史学领域中具有独特地位而被重视。但自七八十年代开始,清史和民国史的研究相继热乎起来,清史后期和民国史占有近代史的全过程;这种断代为史的编纂与研究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传统,对人物、事迹及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大的容量,它就使近代史处于被分解、被取代的尴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