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尹冬梅、丁力主编
出 版 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8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32172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制度兑现:本土化的尝试;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拓展;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现状与运行特征。制度的设计与安排: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路径;中国高校学生组织溯源;西方高校的学生组织。
学生是大学最重要的主题,学生组织是构成大学组织的基本构件,实际上大学组织就起源于学生的社团。曾经有人批评大学:大学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话虽然有些刺耳,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对于自身的研究的确是很不够的,尤其是对学生的研究很不够,对学生组织的研究少而又少。这本著作可谓是筚路蓝缕之作,虽非金声玉音,却也是山野振响。有心者细细品之,一定会从中找出可思考、可切磋、可发掘、可拓展之处,不亦善哉!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是一批年轻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思想结晶。关于中国当代高校的学生组织,从多个不同侧面或部分进行的研究文献不在少数,但从总体视角并将学生组织的多重内涵进行解读,本书似乎是最先的探索尝试,这方面的研究交流应该说是填补了一个空白。毫无夸张地说,能够注意将日常经验现象转变为专门的研究命题与相应的话语,这种研究激情和夏性就值得赞赏与推祟。
本书研讨了学生组织的缘起、结构,特性、功能等一系列问题,既有理论追思,又有现实情怀。由于研究题目比较宏大,因此在解读过程中难免有些粗疏,论述中不少地方呈纲目式与粗线条风格。但从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角度看,这种不足是可以理解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邱柏生
内容简介
本书将研究的对象限定为“中国的”、“当代的”、“高校中的”学生组织。这个范畴是我们所熟悉、了解的,比较有发言权;另一方面,选择比较小的切入点,有利于集中论述,把问题讲透。从书名来看,研究的对象已经非常明确,但是为了阐明研究对象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以及通过对比来说明其特性,我们对古今中外的学生组织也做了一定篇幅的介绍。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引论,主要说明学生组织的概念内涵及根本属性;第二章主要针对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学生组织进行梳理介绍;第三章为对国外,主要是西方大学中的学生组织的研究;第四章对我国高校学生组织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法律基础和常见类型及其特点;第五章为针对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制度研究及制度设计;第六章通过对基层班团组织、学生社团和学生媒体三组个案进行的深入剖析来探讨学生组织的优势与瓶颈;第七章讨论了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扩展功能及发展前景。这样的结构安排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将“学生组织”这个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的概念比较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二是为了能够对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给予较为实际的指导或启发。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时代潮流中的学生组织
第二节有关学生组织的几组概念探究
一、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力
二、学生管理与学生组织
三、学生自治与学生组织
四、学生干部与学生组织
第二章中国高校学生组织溯源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学生组织的史前史
一、古代学生群体的社会环境
二、书院及其影响下的学生组织雏形
第二节中国近代社会:学生组织初步形成
一、中国近代学生群体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近代学生组织的出现与发展
三、中国近代青年学生群体的历史特点
第三章参照系:西方高校的学生组织
第一节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历史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与学生自治的肇始
二、17世纪到19世纪:近代大学体制下的学生组织
三、20世纪至今:现代西方高校的学生组织
第二节 现代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权力来源与基础
一、现代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权力来源概述
二、三种基本模式
第三节 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结构及其运行
一、学联和社团结构
二、学联和社团运行
第四章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现状与运行特征
第一节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法律基础
一、全国性法律及行政法规的一般规定
二、各级地方的相关管理条例
三、我国各类学生组织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我国学生组织现状
一、学生组织的结构基础及组织特性
二、班级——高校学生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
四、各级学生会组织
五、学生社团
六、其他类型的学生组织
第三节双重目标指向影响下的学生组织运行
一、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意识形态供给和形式
二、日常事务工作
第五章制度的设计与安排: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路径
第六章制度兑现:本土化的尝试
第七章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拓展
书摘插图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时代潮流中的学生组织
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使命和任务:对于个体的人,大学既承担着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又负有养成健全的人格、开发人的理性和潜力、革新人的天赋、扩大人的生命内涵、为人的一生奠基的使命。对于整体的人类社会发展,大学既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将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又负有批判性地发展知识以更新扩大文化遗产的使命。大学的核心工作是“育人”,大学的首要成果是“学生”。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群体镜像——学生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它们的形态和功能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从满足学生需要、维护学生权益发展,到辅助学校育人、服务贡献社会,学生组织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育人”成绩的评判尺度之一。
从构成来看,目前中国高校的学生组织主要有:
第一类:从学生最基本的身份出发,以相似的教学、培养内容或目标为基础,划分和编列而成的全覆盖型学生组织。它普遍存在于各类学校,也是最基本的学生组织形态。它往往是学生进人学校归属的第一个学生组织,具有最广泛和有效的覆盖性,并通常成为学生的身份标识。这类学生组织的传统形态为班级、院系等。在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新的育人理念下,有些高校为打破专业隔阂,促进通识意识,为学生建立了一些新的组织方式,比如以集中居住地为划分依据的学生组织,主要以宿舍楼、居住区为单位。
第二类:学生根据一定的政治面貌归属相应的社会团体,按照该组织的章程建立相应的层级组织,如我国高校中各级共青团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