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方欣欣著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41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22373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利用“两个三角”的研究思路,提出语言接触和词语借用领域的“三段两合”论:语言接触带来的词语变异或借用现象都遵循着“三段两合”的演变轨迹,并在“三段两合”模式的作用下进行交接与交融。“三段”论主要运用“普一方一古”(普一外一古)大三角的思路和方法对接触、接纳、接续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两合”论主要运用“表一里一值”小三角的思路和方法对交接和交融过程进行研究。通篇围绕“三段两合”论进行,在“三段两合”论的基础上研究语言接触问题,对借词显现以及汉化现象进行动态的、分时分段的、对举式的审视。
目录
序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概述
第一节语言接触与词语借用
一、语言接触问题
二、语言接触带来的词语借用问题
三、语言接触与词语借用研究方法
第二节外来词与外出词
一、外来词
二、外出词
第三节关于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
第一章研究述评
第一节借用理论研究述评
一、Bloomfield对“借用”的描述
二、Haugen对借词类型学的贡献
三、Weinreich对语言接触研究的经典论述
四、Haugen对双语研究方法论的探索
五、Cannon对汉语外出词的考证
六、Zuekermann对借词理据的探讨
第二节汉语外来词研究概述
一、借用问题国内外研究之差异
二、罗常培对借词的社会学与人类学观察
三、高名凯对借词的普通语言学观察
四、近十年对外来词的代表性研究
第二章语言接触三阶段
第一节接触阶段
一、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接触
二、中国文化与亚洲文化接触
第二节接纳阶段
一、译音式接纳与译意式接纳
二、借史式接纳与借形式接纳
三、附类式接纳与附理式接纳
四、创形式接纳与译形式接纳
五、移译式接纳与移注式接纳
第三节接续阶段
一、接续阶段词语模的连锁反应能力
二、接续阶段话语传承的灵活多变性
第三章语言接触两交合一——交接
第一节关于语言接触两交合
一、语言接触两交合一——交接
二、语言接触两交合二——交融
第二节显性交接
一、引入类交接
二、替换类交接
第三节潜性交接
第四章语言接触两交合二——交融
第五章结语
附录一数据挖掘理论在词汇类型学研究中的运用
附录二对借词交融演变轨迹的考察与分析
附录三听力课引入外来词教学培养留学生语感的
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研究述评
第一节借用理论研究述评
一种语言或方言从另一种语言或方言接收过来的语言形式,可以叫做“借用形式”,通常称做“借词”(borrowing);而“外来词”或“借用语”(10an)则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从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借来使用的语言单位,一般为词项。
语言间接触带来的词汇借用有各种方式,传统的词汇借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语音转写法(phonetic transcription),根据语音的发音、听觉特征,不管其在语言中的功能(有时称做印象(impressionistic)转写法),以系统的、前后一致的方式记录语音的方法,这需在字母语言间才能实现;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将螈语言的发音按本国语言(native language)的音位系统进行转写;
意译法(translation),将源语言的词项按语义翻译到本国语言中。
以上是大致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下又包含若干小类,总之词语借用方式多种多样,且随着现实的需要还在不断产生新的“模子”。
关于借词的演变与分类,历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Bloomfield(1914),Haugen(1950),Weinreich(1963),Haugen(1973);随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Garland Cannon(1981,1982,1987,1988)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多创建,另外Cannon本人对亚洲语言例如汉语、日语等有颇深造诣;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有Myers—Scotton(1990,1992)等;笔者所读到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系的Ghil’ad Zuckermann博士的FEN理论(2000,2003)。
由于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的《语言论》(Language)在国内有汉译本出版,因此尽管其有开先河之创,我们仍仅做简单介绍。其他五种理论框架在国内尚读不到,因此稍做详尽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