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中国:喀什噶尔
分類: 图书,地图/地理,地理,
作者: 沈苇 著
出 版 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120000版次: 1页数: 244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6489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喧闹的巴扎、迷宫似的老城。学者和汗王们的寝陵、晨光中的艾提尕尔清真寺、经书和香料的气息、建筑内部的无限图案……喀什噶尔是丰盛的、华美的、多义的:它是一个词中的“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喀什噶尔”在古突厥语中的3种含义)。同时,她是本真的、深邃的、引人入胜的。她的美,是尘土中开放的玫瑰、风中摇曳的沙枣树,是褐色面纱下维于揣度的女性的禁忌与妩媚,是银髯飘飘的老者阅尽人世沧桑后脸上的从容与安详,还有孩子们稚气大眼睛中深深的蓝。
作者简介
沈苇,1965年生于浙江湖州南浔。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进疆,当过教师、记者,现供职于新疆作家协会。
主要著作:诗集《在瞬间逗留》(1995)、《高处的深渊》(1997)、《我的尘土我的坦途》(2005)、《鄯善鄯善》(2008),教文随笔集《新疆词典》(2005)、《檀物传奇》(2008),评论集《正午的诗神》(1999)、《柔巴依:塔楼上的晨光》(2006),游记《新疆盛宴——亚洲腹地自助之旅》(2003大陆舨,2004台湾版)。
编有新疆50年诗选《大地向西》、天由天池诗选《山水首府》、《中国作家访谈录》和“西域风月”散文丛书。
诗作收入《百年百首经典诗歌》、《新诗三百首》、《中华诗歌百年精华》、《中小学语文素养文库诗歌卷》等数十个国内选本。部分诗歌被译成英、法、目、罗马尼亚、盂加拉、马其顿、哈萨克(斯拉夫语)等文。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天山文艺奖、第六和第七届全国优秀毒年读物奖等。
目录
喀什噶尔:西域天方夜谭(自序)
城池
一座城市的气味
桃花石汗时代
老城迷宫
智者们的麻扎
手艺的黄昏
沙枣树下的美人
叶尔羌或小布哈拉
阿曼尼莎的琴弦
两则故事
绿洲
绿洲:家园
乡村巴扎
协合力村的田野调查
刀郎:火的歌喉
无花果之乡
绿洲植物志
高原
从喀什噶尔到红其拉甫
塔吉克的太阳崇拜
费尔黛维西
冰山
古墓与石塔
塔合曼,一个婚礼
四十个姑娘的后代
帕米尔组诗
见证
葱岭上的玄奘法师
马可波罗与喀什噶尔
斯文赫定的命名
秦尼巴克的女主人
瑞典传教团
雅林博士的收藏品
谢彬笔下
书摘插图
一座城市的气味
一定程度上来说,气味是打开一座城市的门。它是看不见的,不会吱呀开阖的,却是可以直接认知和直达心灵的感官之门。
读过中世纪的一部欧洲传奇,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东方?”一位苏格兰长者一次突然说,“东方只不过是一股气味!”
同样,我们可以将喀什噶尔描述成一股气味:一座气味之城。
喀什噶尔的气味中有香料的气味、饮食的气味、瓜果花卉的气味、尘土的气味、经书古籍的气味、伊斯兰的气味……她是一部气味大全,是气味的博览中心。她的气味其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和气质,四处弥漫,扣人心弦,使我们的嗅觉突然觉醒,内心也恍若有悟。
一位烤肉师傅往吱吱冒油的羊肉串上撒孜然。一位主妇将切好的金黄色榀桴放入泡好的大米中,为家人做一锅香喷喷的抓饭。一位白胡子老者坐在巴扎的凉棚下,一边吃着抹了藿香酱的馕,一边喝着放了玫瑰花和沙枣花的药茶。一个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吃着农民汤饭(羊肉汤面片),汤饭上漂着一些切碎的薄荷叶,他用核桃木勺舀起,吹一吹,小心烫了自己的嘴……这是喀什噶尔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
喀什噶尔过去和今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香料。但我们知道,香料最早是高高在上的,是用来取悦神灵的,是寺庙和祭祀仪式的用品。再后来与女性、闺房发生了关系,成为情欲的催化剂。维吾尔人却将它从空中请回到人间,请回到世俗和日常,使袅袅香烟重返它脚踏实地的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