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训(全四册)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
作者: 郑宏峰 主编
出 版 社: 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13000版次: 1页数: 全四册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067920包装: 盒装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
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
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
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授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和名门望族往往都有教子和治家的文字流传于世。尽管古
代家训有一些内容带有封建伦理色彩,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修身励志、持家治
学、敬业报国等,这些家训为后人留下的成果,极富有形象性、哲理性和针对性。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在国家不稳定和国法不
明晰的时候,家训便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生存法
则,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章制度来约束家族中人,这样看来,家法便是家训的最初
渊源。
目录
(第一册)
颜氏家训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第二 风操 慕贤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第三 勉学
勉学第八
卷第四 文章 名实 涉务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第六 书证
书证第十七
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
书证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帝范
帝范序
一、君体篇
二、建亲篇
三、求贤篇
四、审官篇
五、纳谏篇
六、去谗篇
七、戒盈篇
八、崇俭篇
九、赏罚篇
十、务农篇
十一、阅武篇
十二、崇文篇
帝范后序
温公家范
治家
祖
父
母
侄
兄
……
庭训格言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书摘插图
卷第二 风操 慕贤
风操第六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 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 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礼》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 酷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梁世谢举, 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 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 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 义。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 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 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
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 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矣。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 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