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
分類: 图书,艺术,舞台艺术 戏曲,
作者: 余汉东著
出 版 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 700000版次: 1页数: 874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4025054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知识及其具体训练方法的工具书。此书语言严谨、精炼、准确,全书从行当、形体、跳转、毯子功、服饰、盔帽翎发、髯口、道具、把子功、舞台调度和排演术语等十一个方面对戏曲表演艺术作了详细地阐述,所释名词、术语共有一千五百多条,随文配有一千三百多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让人一目了然。本书图文并茂的这一特点,使其不仅可以作为一本辞典备查,也可以作为教科书供戏曲演员、教师、学生以及戏曲爱好者学习使用。
目录
前言
序
凡例
目录
正文
一戏曲行当
生
生
老生
须生
唱功老生
安工老生
做功老生
王帽老生
衰派老生
红生
靠把老生
文武老生
武老生
外
末
小生
纱帽生
扇子生
翎子生
褶子生
武小生
雉尾生
穷生
娃娃生
武生
戏曲行当
长靠武生
墩子武生
短打武生
撇子武生
日
旦
正旦
青衣
花旦
花衫
贴旦
闺门旦
小旦
刺杀旦
泼辣旦
武旦
刀马旦
老旦
彩旦
摇旦
净
净
大花脸
铜锤花脸
黑头
二花脸
架子花脸
武花脸
摔打花脸
武二花
毛净
丑
丑
文丑
袍带丑
方巾丑
褶子丑
茶衣丑
老丑
丑婆子
武丑
开口跳
其他
班底
底包
里子
硬里子
扫边
旗锣伞报
四梁四柱
院子过道
门子
报子
龙套
文堂
大铠
刀斧手
朝官
零碎
牢子
魂子
云童
马童
武行
反座子
上手
下手
宫女、丫环
头旗
二 戏曲形体部位表演艺术
手法
拳式
老生拳式
武生拳式
小生拳式
净行拳式
丑行拳式
旦行拳式
卷拳
螺拳
方拳
翘指拳
佛手拳
提拳
端拳
驾拳
比武拳
举拳
掌式
老生掌式
武生掌式
小生掌式
净行掌式
虎爪掌
丑行掌式
旦行掌式
兰花掌
瓦楞掌
鹰爪掌
荷叶掌
平掌
托天掌
托掌式
紧扣掌
平托掌
摊掌
按压掌
按掌
端掌
立掌
砍掌
猴叼掌
猴伸掌
猴扣掌
山膀
老生山膀
武生山膀
小生山膀
净行山膀
丑行山膀
旦行山膀
拉山膀
耗山膀
单山膀
云手
老生云手
武生云手
小生云手
净行云手
丑行云手
旦行云手
指式
赞美指
剑诀指
表数指
剪指
八字指
兰花指
虚指
实指
贬意指
迎风指
倒影指
抱月指
托月指
顺风旗
按掌山膀
冲掌式
拱手式
提甲式
山膀提甲
栽锤式
背供式
夸将
虎抱头
捣手
大刀手
劈手
转盘手
盘手
小云手
小五花
风火轮
一望两望
揉胸式
整冠
提鞋
腿功
步法
眼神
头部
腰功
身法
身段术语
三戏曲跳转表演艺术
四戏曲毯子功表演艺术
五戏曲服饰表演艺术
六戏曲盔帽翎发表演艺术
七戏曲髯口表演艺术
八戏曲道具表演艺术
九戏曲把子功表演艺术
十戏曲舞台调度表演艺术
十一戏曲排演术语
词目笔画索引
后记
书摘插图
生
戏曲行当
【生】戏曲行当名。生的名目最初见于宋代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相当于北杂剧的“正末”行当。历代戏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将剧中“净”、“丑”行以外的男性角色统归于生行,生行便成为戏曲表演行当中的主要类型之一。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演特征、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文武老生”、“末”、“外”、“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娃娃生”、“小生”、“武小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详见各条。
【老生】戏曲行当名。亦名“须生”。属生行分支。在传统戏曲中,泛指带胡须(即“髯口”)的角色。专门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性角色。以“俊扮”(即不勾画脸谱)为主。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地位、表演特点等,老生行中又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王帽老生”、“红生”、“文武老生”、“靠把老生”、“衰派老生”等。
【须生】即“老生”。详见“老生”。
【唱功老生】戏曲行当名。亦名“安工老生”。属老生行。在舞台表演中,以唱功为主,身段较少。表演上以安详、稳重为特点,故俗称“安工老生”,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捉放曹》中的陈宫、《文昭关》中的伍子胥、《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中的杨波等[见图]。唱功老生在韵味、咬字、音色、唱法诸方面,形成有多种艺术流派,使戏曲的声腔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安工老生】即“唱功老生”。详见“唱功老生”。
【做功老生】戏曲行当名。亦名“衰派老生”。属“老生”行。在舞台表演上,以做功为主,身段较多,动作幅度比唱功老生大,需具备较扎实的“髯口功”、“水袖功”、各种“台步”,还应具备一定的“软毯子功”,如“吊毛”、“抢背”、“僵尸”、“扑虎”。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清风亭》中的张元秀[见图]等,均属做功老生。因这类角色在舞台上大多戴白色的“髯口”,扮演年纪衰迈或生活窘迫的人物,故亦俗称其为“衰派老生”。
【王帽老生】戏曲行当名。属老生行。因为在舞台表演上,以戴王帽盔头为特征而得名。以唱功为主,身段较少,表演上以稳重、沉着为特点,如《上天台》中的刘秀、《大登殿》中的薛平贵、《三哭殿》中的李世民等[见图]。
【衰派老生】即“做功老生”。详见“做功老生”。
【红生】戏曲行当名。属“文武老生”行。武生亦兼之。因化妆时,勾画红色脸谱而得名。在舞台表演上,主要是演勾红色脸谱的角色,如《古城会》中的关羽、《千里送京娘》中的赵匡胤。红生虽系专行,今时大都由“靠把老生”、“长靠武生”担任。因勾红脸,俗称为“红净”。表演上重工架,重在表现人物的稳健、刚毅、威武,刻画气度非凡、具有神武气质的人物形象[见图]。
【靠把老生】戏曲行当名,属老生行。在舞台上,大都扮演须“扎大靠”并舞动刀枪把子的武将一类人物,如《定军山》中的黄忠、《战樊城》中的伍子胥。表演上重做工,需具备较扎实的“大靠功”、“把子功”。详见“文武老生”。
【文武老生】戏曲行当名。属老生行。是指演员不仅能唱文戏,具有较好的唱功,而且还能演武戏,具有较好的做功,即“文武昆乱不挡”,艺术上较全面的演员。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文武双全的老生行角色。如《满江红》中的岳飞、《战太平》中的花云、《战樊城》中的伍子胥等。
【武老生】戏曲行当名。属老生行,武生行亦兼之。在舞台上,大多扮演武艺高强的中、老年人物。需戴长髯口,以武打和做工为主,如《潞安州》中的陆登、《虫八蜡庙》中的褚彪,专以刻画年纪虽老,但猛志常在的老英雄、老将军。
【外】戏曲行当名。外之名源于北杂剧、南戏。泛指生行或末行之外的角色。即“生外之生”、“末外之末”,实际上是指配角。元杂剧中就有外末、外旦、外净。明、清之后,外在舞台上大都扮演中年或老年等以做功、念白为主的角色。今时,汉剧仍沿用此名,称“六外”(汉剧的行当名称是: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扫松》中的张广才、《表功》中的秦琼。其表演特征同于“做功老生”。参阅“做功老生”。
【末】古代戏曲行当名称。末之名源于北杂剧和南戏,当时主要扮演中青年的男子。元杂剧中以“正末”和“正旦”作为全剧的男、女主要角色。南戏中的“副末”则充当演出前向观众介绍剧情的角色,即“副末开场”。还指扮演与净、丑配合进行滑稽调笑表演的社会下层人物。明、清以后,末行正式成为专扮戴白。胡须的老年角色。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龙凤呈祥》中的乔玄等,表演上重做功、念白。至今,汉剧仍用此名,称“一末”。表演特征同于“做功老生”。参阅“做功老生”。
【小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主要是扮演青少年男子。在舞台表演上,不戴髯口,俊扮,用假声(即“小嗓”)发声。演唱时用假声,念白时真假声交替运用。身段动作幅度小,以表现青少年的儒雅、英俊、秀气为主。根据人物的性格、地位,分为“纱帽生”、“扇子生”、“穷生”、“翎子生”等。
【纱帽生】戏曲行当名。属小生行。在舞台上,以头戴纱帽为主要标志而得名。扮演文职官员一类的青年男子,如《三堂会审》中的王金龙、《四进士》中的田伦、《望江亭》中的白士中等。表演上唱、念、做并重,身段潇洒、稳健,格外注重俊秀的仪表[见图]。
【扇子生】戏曲行当名。亦名“褶子生”。属小生行。在舞台表演上,以持扇子、穿褶子进行表演而得名。专演风华正茂的儒雅青年公子或书生,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红娘》中的张生等[见图]。要求具备较好的扇子功,动作要柔和、潇洒。唱、念、做并重,重在展现人物的俊秀和多情善感的神态。
【翎子生】戏曲行当名。亦名“雉尾生”。属小生行。在舞台上,因盔头上插两根较长的雉尾翎子而得名。专门扮演英俊、勇敢、文武双全的青年将士,如《群英会》中的周瑜[见图]、《白门楼》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表演上重工架,要具备扎实的“腰腿功”、“翎子功”、“把子功”,重在表现人物英武少壮的气质。
【褶子生】戏曲行当名。即“扇子生”。因常穿“褶子”服装而得名。专门扮演书生和年轻的儒士,因手中常持扇,故又称“扇子生”。详见“扇子生”。
【武小生】戏曲行当名。属小生行。在舞台上,基本特征同于翎子生,但又偏重于武功,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镇潭州》中的杨再兴、《岳家庄》中的岳云。因要求武功突出,后来多由武生行兼之。参阅“翎子生”。
【雉尾生】即“翎子生”。详见“翎子生”。
【穷生】戏曲行当名。属小生行。在舞台上,扮演穷困潦倒、处于生活窘境的青年男子或书生。因身穿“富贵衣”而得名。表演上重做功,以表现人物贫困潦倒的情态为主,但还要注重刻画其酸腐气和清高、自命不凡的性格,如《金玉奴》中的莫稽、《评雪辨踪》中的吕蒙正等[见图]。
【娃娃生】戏曲行当名。在舞台上,专门扮演少年、儿童一类的角色,如《秦香莲》中的冬哥、玉妹,《二堂舍子》中的沉香、秋儿,《望江亭》中的书童。演唱时用大嗓,即真声唱。若剧中出现两个娃娃,则由一生、一旦扮演,以免唱念的方法和音色雷同。
【武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粗犷威武的青壮年男子,俊扮。依表演特征和服饰特点分两大类,即“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另外武生行的演员,因其武功较好,基本功扎实,根据自身条件,也可兼演其他行当中武功较重的戏,如兼演“武净”的戏有《艳阳楼》中的高登、《铁笼山》中的姜维;兼演“武老生”的戏有《一箭仇》中的史文恭、《洗浮山》中的贺天保;兼演武小生的戏有《八大锤》中的陆文龙、《镇潭州》中的杨再兴等。另外,猴戏中的孙悟空大多由武生行扮演。
【长靠武生】戏曲行当名。俗称“墩子武生”。属武生行。在舞台上的特征是,脚穿厚底靴,身披大靠或箭衣,如《挑滑车》中的高宠、《长坂坡》中的赵云等。重工架,需具备较扎实的“腰腿功”、“把子功”,讲究身段大派、洒脱、稳健。动作幅度大,体现人物高大、勇猛、威武的气质。因其亮相动作讲究墩实、稳重,故俗称“墩子武生”[见图]。
【墩子武生】即“长靠武生”。今已不用此名。详见“长靠武生”。
【短打武生】戏曲行当名。属武生行。在舞台表演上,同“长靠武生”相对,脚穿薄底靴,身着短装,如“抱衣抱裤”、“侉衣侉裤”。《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武松打店》中的武松均属短打武生。重工架,需具备较深的跳转、翻跌基本功。表演上要求动作利索,以轻、快、猛取胜,重在表现人物的灵敏、英俊和勇猛。
【撇子武生】指没有经过规范训练或师传的武生,专门扮演翻扑动作较多的武生,如《四杰村》中的余千。因其亮相姿势不规范而得名,含有贬意。参阅“短打武生”。
旦
【旦】戏曲行当名。旦之名始于宋杂剧,即宋杂剧中的“装旦”。在元代杂剧中,旦行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当。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表演特征,可分为“正旦”(即“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正旦】戏曲行当名。亦名“青衣”。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端庄、娴雅的青年、中年妇女,大多为剧中的女性主要角色,表演上唱念并重,因此要求有较扎实的唱功、念白功、水袖功、台步、圆场功等。身段优美、动作妩媚、大方,体现人物的端庄、典雅,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见图]。
【青衣】戏曲行当名。即“正旦”。属旦行。因常穿青色帔而得名,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详见“正旦”
【花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天真活泼、小家碧玉或身份低下的青、少年女性角色,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春草闯堂》中的春草、《红娘》中的红娘等。此行常穿袄裤,有的角色穿带长袖的服装。表演上以念白、做功为重。需具备较好的圆场功、手帕功、扇子功等[见图]。有时,花旦行也扮演以做功为主的放荡而泼辣的妇女角色,如《乌龙院》中的阎惜姣。
【花衫】戏曲行当名。由梅兰芳始创,表演上融合青衣、花旦的特点而形成的行当。属旦行。在舞台上,既需要有较好的唱功,又需具备较好的做功才能胜任。艺术上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塑造既端庄、典雅又稳重、纯情的女性人物,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见图]。要求演员条件全面,唱、念、做并重。此行能多侧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可展现演员能唱能舞、文武双全的艺术功力。
【贴旦】古代戏曲行当名。见于宋、元以来戏曲剧本中。明代徐渭《南词叙录》中解释为“旦之外,贴一旦也”,即“旦外之旦”,指“正旦”以外的女配角。在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又解释为“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指扮演放荡而泼辣的青年女性角色。今时汉剧中称之为“八贴”,其大多数剧目同于花旦行的演出剧目。表演特征基本上同于花旦行。参阅“花旦”。
【闺门旦】戏曲行当名。属花旦行。在舞台上多扮演“小家碧玉”、受过严格封建礼教教育的青年女性角色。在表演上既要表现人物的天真活泼,又要体现其温雅秀丽柔情的性格。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梵王宫》中的叶含嫣。表演特征同于花旦行。参阅“花旦”。
【小旦】戏曲行当名。因演员常扮演年少活泼的姑娘而得名。今昆曲仍沿用此称谓。表演特征同于“花旦”。详见“花旦”。
【刺杀旦】戏曲行当名。属花旦行。因常扮演性格泼辣、行为放荡、最后遭刺身亡的女性角色而得名,如《坐楼刺惜》中的阎惜娇、《战宛城》中的邹氏、《狮子楼》中的潘金莲等角色[见图]。在表演上应具备较好的“软毯子功”,如“抢背”、“扑虎”、“屁股坐”等。另外,在一些正剧中,表现刺奸复仇的女性人物也被称为“刺杀旦”,但其表演特征却同于正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
【泼辣旦】戏曲行当名。属花旦行。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性格开朗、爽直泼辣的中、青年妇女。如《三打祝家庄》中的顾大嫂、《刺巴杰》中的马金定、《宏碧缘》中的花母。表演上,重念白和做功。身段动作幅度大,洒脱,利索,利于扮演喜剧人物。根据剧情需要,泼辣旦虽不打出手,但要具备一定的“武打”功,如《宏碧缘》中的花母也要参与同地主、恶棍、流氓、把头的武打格斗。
【武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的中、青年女性角色。表演上以“武打”为重,需具备扎实的“腰腿功”、“把子功”、“出手功”。动作利落、敏捷、轻巧,节奏感强,着力刻画人物的聪慧、灵活,如《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八仙过海》中的鲤鱼仙子、《虹桥赠珠》中的水母娘娘等[见图]。武旦和刀马旦很相近,一般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武旦行的角色大都要打出手,重武功,而刀马旦行则不打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