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界鼓浪屿与近代夏门的发展
分類: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何其颖著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11054930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水源木本,又岂会因一道浅海而生分隔离!有鉴于此,厦门大学的学者们发起组织编写一套“台海研究丛书”,力求整合文史哲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系统地研究闽台两岸及相邻东南沿海其他省份的历史文化,总结台海区域文化的精华底蕴,阐述此一区位文化的各种内在联系,并进而探求其未来走向及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何其颖,女,1953年生,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与教学一工作,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党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党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会副会长。编著和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在《高校理论战线》《光明日报》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形成
第一节西方殖民主义者武装侵占鼓浪屿
第二节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第二章租界时期鼓浪屿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租界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工部局日常行政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租界时期鼓浪屿社会与经济状况
第一节 中国政府的司法与管理机构及民间社团
第二节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
第四章租界时期鼓浪屿的文化与教育
第一节教会及其开办的文化教育机构
第二节 中国人创办的文化教育事业
第五章 日本独占时期的鼓浪屿租界
第一节从“公共租界”到日本独占之租界
第二节 日本独占时期的鼓浪屿社会
第六章租界时期鼓浪屿人民的斗争
第一节早期的自发性斗争
第二节 中后期有组织的斗争
第七章鼓浪屿租界对近代厦门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对近代厦门司法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对近代厦门经济与市政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对近代厦门文化教育的影响
第八章 鼓浪屿公共租界与上海公共租界之比较
第一节租界的形成与拓展
第二节租界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第三节 两个公共租界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从租界时期鼓浪屿之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鼓浪屿公共租界大事记
附录一 《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1902年)
附录二 《鼓浪屿工部局律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形成
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这场战争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厦门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嗣后,西方列强蜂拥至厦门,并竞相争夺鼓浪屿为租借地。他们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开办公司或银行,彼此之间为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而明争暗斗。在长达60年的过程中,由于清政府官员的昏庸无能,1903年5月,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第一节西方殖民主义者武装侵占鼓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洲仔”,又名“圆沙洲”,位于东经118度、北纬24度的温带地区,福建省厦门市西南向之西,是一个长约1800米、宽约1000米的不规则椭圆形岛屿,冬暖夏凉,四季皆春。岛屿南向龙海县的太武山,北对大观山,前临鹭江,后倚金带水。全岛沙滩环抱,形成一天然的海浴场。岛上丘陵起伏,逶迤连绵,中部屹立着龙头山,土名岩仔山,又名日光岩或晃岩,海拔96米,是鼓浪屿最高之山峰。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就在这里设立水操台,操练水师,抗击清兵。登临日光岩顶,鼓浪屿全岛之秀丽景色一览无余:东面的东山、升旗山、复鼎山,西面的鸡母山、鹿洞山,西南的旗尾山、倒交岭,西北的笔架山、埯仔尾山、大石尾山、洲仔尾山(或叫燕尾头)和东南的石碪顶,白墙红瓦,绿树成阴,尽收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