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故事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郭超,田刚 编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5-1字数: 13000版次: 1页数: 20印刷时间: 1998/05/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7124624包装: 平装目录
一国歌,国家的精神象征
二《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
三《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四《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经过
五《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影响
六不朽的时代歌手
七高唱国歌向未来
书摘插图
二、《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世界的东方。这个饱受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民族,终于站立起来了!
为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开幕,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等人为副主任的常务委员会。为便于工作,常务委员会下设立了六个工作小组。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和纪年的方案,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任副组长,组员有:张奚若、田汉、沈雁冰、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
7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国歌方案,推选郭沫若、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五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会议决定:以新政协筹备会的名义公开向全国人民发布征集国歌的启事,广泛听取全国各界人士的意见。
7月15日至7月27H,《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等国内各大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刊,刊登和转载了新政协筹备会的国歌征集启事。原文如下:
国歌,(甲)歌词应注意:(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乙)歌谱于歌词选定后再行征求,但应征国歌歌词者也可同时附以乐谱(须用五线谱)。
1949年8月5日下午3时半,在北京饭店六楼大厅召开了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决定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聘请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人为顾问。国歌征集启事刊出后,得到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到征稿截止日期8月20日,新政协筹备会共收到国歌应征稿件二百件左右。
初选委员会评选出一部分歌词、歌谱,印发给大家,有的还组织乐队演奏、试唱。但经过委员们评审,大家都感到不够理想。尽管应征国歌歌词者有郭沫若、马叙伦等知名学者,但要在两个月内写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新中国特征的歌词来,确实比较困难。
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先后由刘良模、梁思成、张奚若等代表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但有少数代表,包括田汉在内,虽赞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但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认为新中国即将成立,帝国主义反动派被赶跑了,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提法过时了,主张修改一下歌词,但多数人不同意修改歌词。最后,小组决定把这个问题报告给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由大会主席团讨论决定。为便于常委、主席团研究时参考,小组推选郭沫若等人修改出了一份歌词,交常委会和主席团成员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