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赖新元主编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1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13720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博达教师用书郑重承诺:给一线教师做书,做一线教师喜欢的书,做精品教师用书。
首次将职场励志形式引入教师用书,引发空前激烈的教师培训革命。
本书适合学校教师全员培训、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
博达教师用书,让每个教师优秀起来。
主编简介:曾担任过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工作。在《中学生报》《广西教育报》发表过多篇文章,先后策划出版教辅类图书二十余种,曾策划组织全国范围教师德育培训工作,在教育图书和教师培训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内容简介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在所难免。本书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导教师避免或者走出误区,通过“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也难免会走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但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是否曾走入误区,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犯的错误,如何更好更快地走出误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走出误区,重归教学的康庄大道呢?那就翻阅本书吧,一切尽在书中。 这是一本完全不同于既往的书,会带给你全新的感受和莫大的裨益。
目录
误区一有了爱,就有了教育
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一视同仁”不一定就是爱
需要爱,也需要爱的清醒
别让爱成为能力欠缺的“挡箭牌”
“贿赂”学生要不得
误区二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快乐教育,只有快乐没有教育
过早地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
缺乏等待
视学生为“朋友”
与学生“零距离”
误区三教死书
唯标准答案是从
唯教科书是真理
教材在教学中“反仆为主”
不知教材剪裁为何物
误区四把课堂当秀场
课堂,教师的脸面而已
独占一堂课
究竟应该谁适应谁
凡课必寓“道”于教
欠缺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误区五与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非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于是“金口”不开
“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
集体备课成了思维抄袭
自主学习等于学生自己学习
“减负”就是减作业
误区六课堂教学走入歧途
导课导入了死胡同
提问时机失当
拓展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不适评价导致冷场
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
误区七思想工作简单化
只重惩罚,不重方式
只有指责,没有沟通
对待早恋,堵而不疏
转化“差生”办法太差
对待“小摸小偷”,方法“小儿科”
表扬就是说“好”话
误区八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总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学生
有眼不识“泰山”
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误区九心中没有一杆秤
绝不允许“唱反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课堂教学过多地“显能”
有时,仅仅缺少一点同情心
家长会上口无遮拦
误区十为创新而创新
教育创新成了教育猎奇
求同而不存异
名为创新,实为故弄玄虚
为创新而创新
书摘插图
误区一有了爱,就有了教育
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所以说,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但是,是不是有“爱”,就有了教育呢?
在教育中特别强调“爱心”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他的书中曾经这样说过:
“……关于教育中的爱心,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爱心’。有读者在给我的信中说:‘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工作中仍然力不从心;尤其让我伤心的是,我那么爱学生,可学生仍然不理解我,也不爱我。问题出在哪里呢?’还有老师当面与我探讨:‘爱心教育好是好,但有的学生实在太调皮,根本管不住呀!教育不能只有爱心,还得有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呀!’
这显然是对我所说的‘爱心’的误解,他们以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