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学讲演录(第二版)(附光盘)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张世英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2页数: 47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4624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觉经常是严峻的、冰冷的,因此,学术著作总是很难理想地实现自身的接受过程,学术的普及因之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学术真的就只有人们意料的那副脸孔么?
您也许没有机会去聆听这些名师讲课,但有了这样的“讲课实录”在手,就相当于旁听名师讲课,应该是可以弥补一些遗憾的。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北大授课的录音整理,是他近20年来对一些哲学问题思考的总结,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作者主张把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与西方近代的“主体——客体”关系式结合起来,提倡一种中西会通的哲学。他认为,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本书内容生活活泼、通俗易懂。如果说以往是要经过苦苦思索才能进入哲学之境的话,那么本书让你体会到哲学将怎样平易生动地走进你的生活……
根据作者的要求,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少量修改,并在书后附上课堂录音光盘。
作者简介
张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6-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所学术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责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名誉顾问、美国传记中心名誉顾问、国际“哲学体系”研究会会员、《德国哲学丛刊》主编以及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曾应邀到德国美因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作学术讲演,到美国、瑞士、法国、德国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或公开讲演。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国际传记词典》、《头五百》甸人录,被美国传记中心收入《国际杰出带头人物指南》等。
目录
开讲词
哲学的性质
小引:哲学始于对普通性问题的惊异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
二、哲学是关于人类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三、哲学的分类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
第一讲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讲 精神发展的阶段
第三讲 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
第四讲 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像
第五讲 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像的无限”
第六讲 崇尚有限与超越有限
第七讲 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
第八讲 现实真实虚拟
第九讲 论境界
第十讲 超越自我
第十一讲 超越之路
第二篇 审美观
第十二讲 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第十三讲 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第十四讲 典型说与显隐说
第十五讲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再论典型说以显隐说
第十六讲 审美价值的区分
第十七讲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第十八讲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第十九讲 美与真善
第三篇 伦理观
第二十讲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
第二十一讲 人与世界的两重性
第二十二讲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
第二十三讲 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
第二十四讲 建立道德的方式:对话与独白
第二十五讲 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含义
第四篇 历史观
第二十六讲 古与今
第二十七讲 传统与现在
第二十八讲 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第二十九讲 中心与周边
第三十讲 余论 希望哲学
附录:
1.治学心得
2.主要著作目录(合著未收入)
3.主要学术论文
书摘插图
哲学的性质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今天首先谈我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开门见山,我以为哲学,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学,应是以进入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高远境界为任务和目标之学。我对于哲学目标的这样一种界定,用意在于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和西方现当代人与世界结合为一的思想,同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所以,我说的这种境界不是抛弃主客关系,而是包括主客关系在内却又超越它;这种境界不是不需要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不是老子讲的“弃智”,而是需要广泛的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而又超越知识、超越规律性、必然性;不是不要功利追求,而是既讲功利追求又超越功利追求。总之,这种境界不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是对世界采取一种高远的态度。人的一生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我所主张的哲学是一种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现在大家都爱说提高人们的素质。什么是素质?素质也就是境界。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习惯于把哲学看成是关于最普遍的规律之学的人,也许会觉得我的这种哲学观点太空洞了。是的,如果把哲学看成是一种知识,那么,哲学的发展史也许可以说是内容越来越贫乏、空洞的历史。在古希腊,哲学囊括了所有的科学,内容可以说是最充实了,但是随着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寻找不同现象范围内普遍规律为目标的各门具体科学都纷纷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去了。什么动物学呀,植物学呀,天文学呀,等等,都独立出去、自立门户了。好,你们都走了,我哲学算是被你们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等都瓜分了。那我哲学呢?我哲学便不得不退而把自己界定为关于“最”普遍规律的学问。你们研究植物现象的普遍规律、天文现象的普遍规律,那我哲学就研究最普遍的规律,你们各搞一摊子普遍,我就搞最普遍。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这种历史现象就可以叫做哲学内容的贫乏化、空洞化吧。你们都离开我了,我哲学的内容可不就贫乏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最普遍的规律不是离开具体现象范围内的普遍规律而得来的,关于最普遍的规律的哲学不是离开关于各具体范围内普遍规律的具体科学而独立自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