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 脚印(续编)(二版)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范用 著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138000版次: 2页数: 247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803051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本精致的小书中的每一篇小文都没有离开书和出版,以及与此有关的人和事,特别是与三联书店有着紧密的联系。作者的叙述基本上就是三联的历程。历史上那么多学者文人名流与三联有着千丝万缕的牵伴,难怪直到今天三联的地位和品位仍如此稳固和博雅。书人、书事、书史,这样的回味是甘甜的。衷情于三联的爱书人一定会被范用老先生的文字吸引……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流露作者真情实感的著作,书中的一些怀旧文字,包括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
本书收录了难忘一九三八、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五十年前、回忆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在孤岛上海出版的三部名著、第一本书、少年读者知多少——商务印书馆百年感言等众多文章。
作者简介
范用(1923~),江苏镇江人。出版家、书籍装帧艺术家。1938年进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读书出版社桂林、重庆分社经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部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科长,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著作有散文集《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书籍装帧作品集《叶雨书衣》,编辑有《爱看书的广告》、《买书琐记》等;代表设计作品有《随想录》、《干校六记》、《宽容》、《未晚斋杂览》、《北京乎》等70余种。
目录
难忘一九三八
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
五十年前
回忆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
在孤岛上海出版的三部名著
第一本书
少年读者知多少——商务印书馆百年感言
“回家感觉真好”
乡里故人
在母校唱国歌升国旗——给穆源小学小朋友的信
火中的凤凰——《牧园》颂
海上旧梦
为了抗日救亡——忆儿童剧社
最忆儿时吃食
花生豆腐蚕豆茶
喝酒
我爱唱歌
茶馆
我与“阎王殿”
给毛主席买书
读杂书
得书日志
漫画家的赠书赠画
书香处处
诗人的题签
开天窗
谈文学书籍装帧和插图
书话集装帧——致秀州书局
风景这边独好——钟芳玲的《书店风景》
《时代漫画》选印本前言
《抗战漫画》重印本前言
“我热爱中国”——《西行漫记》重印本前言
《买书琐记》前言
……
附录咸宁批判
范用编著书目
书摘插图
难忘一九三八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开火,神圣的抗战开始。但很快中国军队就溃败西撤,敌人逼近镇江——我的家乡。
这一年,我刚考进中学,刚拿到老师发给的一摞新课本,我一一包上书皮,很兴奋。而且住读,校合是新建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
九月中旬,消息传来,日军逼近苏州。镇江与苏州相隔不过几站,住校学生一哄而散,都回家了。
我家只有母亲和外婆两人,我是独苗,一定得保住,外婆拿出八块银元,叫我上汉口投靠舅公。
舅公在汉口会文堂书局当经理,他和外婆感情甚笃,当然收留我,亲切照顾。
十分幸运的是,从上海搬来汉口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租用会文堂书局二楼办公,我每天吃完饭都到出版社去玩,吸引我的是,出版社有很多可看的书,还有杂志。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除经理黄洛峰和方国钧、孙家林三位年纪较长,其余六七人都是青年人。
不知为什么,黄洛峰很喜欢我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一见我就放下工作,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后来同事开我的玩笑,说我好像是黄经理的儿子。
黄先生用印书的纸边钉了个本子,教我练习写字,他说在出版社工作,要把字写好。到现在我写字都规规矩矩,笔画清楚。
第二年,一九三八年开春,舅公一病不起,舅婆只好回浙江老家。走之前,她买了一篮鸡蛋,把我托付给黄先生(出版社的人都这么叫他)。从此我成了读书生活出版社的一名工作人员,当练习生。
现在还可以在一张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人员在会文堂书局门口拍摄的照片上看到那个个儿最矮的就是我,站在我左边的是赵子诚(刘大明),第二年,一九三九年,他成为我入党介绍人。
第一个月,我拿到八块钱工资,我想,如果外婆和妈妈知道了会多么高兴,伏星(我的小名)会挣钱了。可是此刻她们在哪里?怎么逃过日本鬼子烧杀?还在镇江吗?还是躲到乡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