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奥)茨威格著,舒昌善译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7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0802978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人来说,最有裨益。只有在自己深感震撼的心灵中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用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并又威胁着在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个人的自由——只有他才会知道,在那些乌合之众疯狂的时代里要始终忠于最内在的自我,需要多少勇气、诚实和坚毅。
在人生的宝贵价值、在使我们的生活更纯洁、更美好、更富有正义并且使生活充满意义的一切,在我们的和平、独立、天赋的权利,因一小撮偏激分子和意识形态的狂热而被牺牲掉的那样一些历史时代里,对一个不愿为这样的时代而丧失自己的人性的人来说,一切一切问题都归结为一个唯一的问题,那就是——我怎样保持住我自己的自由?
——斯蒂芬茨威格
内容简介
法国思想家和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年轻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浸染,38岁时回到蒙田城堡,在读书、思考和写作中度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对那个片褊狭、非理性和充满暴力的时代中的人性进行了冷静地审视和思考,写出四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随笔集》,并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散文之父。本书通过对蒙田人生中的几个不同阶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隐居及之后的旅行等,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隐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的形象。
本书是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传记作品,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仍在从事的写作之一。茨威格在写作本书时所面对的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仿佛就是蒙田一生所处时代的写照;而蒙田执著的自由意识、他始终保持的公正和明智,更使茨威格将其看成自己的精神楷模,因而他为这本书最初写下的标题是《感谢蒙田》。
作者简介
舒昌善,浙江上虞人,德国哲学博士。
目录
第一章 重温蒙田
第二章 从平民到贵族
第三章 (在原来的打字稿中缺第三章)
第四章 蒙田成为蒙田
第五章 写作十年
第六章 寻找自我
第七章 保卫碉堡
第八章 旅行
第九章 最后岁月
德语原版书编者后记
蒙田生平年表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重温蒙田
少数一些作家,如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他们能被任何人在任何年龄和在任何的生活时代所发现;而另有一些作家,他们只是在某种特定时刻才展现自己的全部意义。蒙田就是属于后一种作家。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们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入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人来说,最有裨益。只有在自己深感震撼的心灵中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用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并又威胁着在他一生之中最宝贵的东西:个人的自由——只有他才会知道,在那些乌合之众疯狂的时代里要始终忠于最内在的自我,需要多少勇气、多少诚实和坚毅。他才会知道,世上没有一件事会比在那群众性的灾难之中不被玷污而保持住自己思想道德的独立更为困难和更
成问题的了。只有当一个人自己对理性和对人类的尊严产生了怀疑和丧失信心的时候,他才会把一个在世界的一片混乱之中独处独醒的人始终保持堪称表率的正直,颂扬为实在了不起。
唯有经过磨难和有阅历的人才会赞赏蒙田的智慧和伟大,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当我二十岁那年第一次读他的《随笔集》——那是唯一的一部在书中把他自己遗留给我们的书——说实在的,我还真不太知道该怎样读这本书。我固然具备足够的对文学的艺术鉴赏力,十分钦佩地认识到:书中显示出他是一位令人感兴趣的人物,一位特别具有洞察力和远见的人,一位和蔼可亲的人,此外他还是一位懂得给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句格言赋予个性特点的文学家。可是我对此书的欣赏始终停留在一种文学上的欣赏,即对古籍的一种欣赏,而缺乏对内心的激励,缺乏那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电火花般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