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志(上下)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秦汉魏六国史,
作者: (晋)陈寿撰,吴顺东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2册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610427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目录
白话三国志卷一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白话三国志卷二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白话三国志卷三魏书三
明帝纪第三
白话三国志卷四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
白话三国志卷五魏书五
后妃传第五
白话三国志卷六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
白话三国志卷七魏书七
吕布臧洪传第七
白话三国志卷八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白话三国志卷九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
白话三国志卷十魏书十
荀或荀攸贾诩传第十
白话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白话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白话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白话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白话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白话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白话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白话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白话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白话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
方技传第二十九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一
刘二牧传第一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
后主传第三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
许麇孙简伊秦传第八
白话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邰传第十二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姜维传第十四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
吴主传第二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白话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吴书五
妃嫔传第五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
宗室传第六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四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十三
陆逊传第十三
白话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白话三国志卷六十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
白话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
潘溶陆凯传第十六
白话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十七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白话三国志卷六十三吴书十八
吴范刘悖赵达传第十八
白话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白话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附录
《华阳国志陈寿传》
《晋书陈寿传》
书摘插图
白话三国志卷一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属西汉相国曹参的后裔。东汉桓帝时,曹腾任职中常侍、大长秋,爵封费亭侯。养子曹嵩继承爵位,最高做到太尉一职,但他过继之前的一切,没人知道一点因果底细。曹嵩生太祖。
太祖小时候就以机警聪明著称,遇事冷静,善于随机应变,但生性放荡,我行我素,不受成规约束,对操行、学业诸事概不在乎,因此社会上的人并不觉得他会有什么非凡的造化而对他特别看重,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颐独具慧眼,认定太祖必成大器。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即将大乱,非经邦济世之才不能扭转乾坤。能够使天下太平如初的,大概就是你啦!”太祖二十岁那年,因举孝廉而做了郎官,稍后又任职洛阳北部尉,再升顿丘县令,随后被征召入朝,官拜议郎。
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同年官拜骑都尉,负责征讨颍川一带的贼寇。升济南国国相。济南国下辖十几个县,各县官吏大都阿附皇亲贵戚,贪赃枉法,声名狼藉。太祖将这些事上书朝廷,罢免了八九个官员。同时严令禁绝漫无节制的祭祀活动,使境内奸猾违法之徒难以立足而纷纷远逃他乡。自后国境内吏清民安,气象为之一新。很久以后,朝廷又征召他担任东郡太守。太祖不肯赴任,以生病为由回乡闲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