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高卫东著
出 版 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130537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代语言学研究文库
《当代语言学研究文库》是一个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旨在探索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展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文库体现了学科融通、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
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
A Functional Analvsis of Discourse Anaphora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章对以往的回指研究进行了富有批判性的综述。作者对生成语法的约束理论、新格莱斯主义的回指理论等具有代表性的回指流派的分析和批判相当深刻和到位。第2章和第3章集中讨论了可及性理论的不足之处。作者对可及性理论的批判是多角度的,对该理论范畴系统的模糊性及统计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所做的分析相当有力。第4章尝试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回指理论模式。该理论模式将回指语的功能意义分为与提取有关和与提取无关两大部分。在与提取无关的功能意义中,作者系统描述了回指语在语篇中用于传递新信息和制造特定修辞效果的功能等。这些功能在以往的回指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此类功能进行更为细致的鉴别,加深对回指语真实性质的认识。关于回指语的提取功能,作者提出了一个以认知和语用原则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即所谓“内嵌式语境划分模式”。该模式以“连续性”为核心概念,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回指语彼此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比较成功地将现有各家有关可及性的论述融会贯通,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在第5章、第6章、第7章中,作者以其新提出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分别对代词、指示词语和名称词语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描述。这部分的论述涉及回指现象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作者对回指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简介
高卫东,1967年生,山西稷山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研究生,1992年获硕士学位。2004-2007年间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语言哲学、语篇分析等。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回指的定义
1.2回指的分类
1.3回指研究综述
1.4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2章可及性理论质疑
2.1可及性理论的理论渊源
2.2可及性及其相关概念的模糊性
2.3统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2.4小结
第3章可及性分析
3.1概念关系网络和语篇动态语境
3.2可及性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
3.3影响对象实体可及性的因素
3.4小结
第4章回指语功能的多样性
4.1与提取无关的功能
4.2与提取有关的功能
4.3小结
第5章代词
5.1代词的标示内容——信息主题
5.2代词与指示词语的差异
5.3有形代词与零形代词的差别
5.4代词跨基本话题的用法
5.5代词的远距离连续使用
5.6代词使用的“越位”现象
5.7小结
第6章指示词语
6.1指示词语的性质
6.2指示词语先行概念的显著性
6.3指示词语的续接能力
6.4指示词语的远距离回指
6.5指示词语的非提取功能
6.6指示词语的其他变异用法
6.7小结
第7章名称词语
7.1光杆专有名称
7.2专有名称短语
7.3光杆类属名称
7.4类属名称短语
7.5小结
第8章结语
8.1结论
8.2功能意义:回指语符号语义编码的一部分
8.3本书理论框架的普适性及未来研究的方
附录1选文
附录2主要汉、英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2章可及性理论质疑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分析Ariel的可及性理论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可及性理论的理论渊源、基本范畴系统以及统计理据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2.1 可及性理论的理论渊源
Ariel可及性理论的建立主要参照了三种既有理论,即关联理论、语境“地理”类型理论和有关记忆结构的平行分布处理理论(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简称PDP)。这三种理论可以被看作Ariel可及性理论的基石,Ariel的主要观点都是在批判和继承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这些理论基石究竟对可及性理论的理论大厦有多大的支撑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2.1.1关联理论
Ariel的可及性理论是在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的启发下提出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句的理解需要参照语境。但语句理解时所参照的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好了的,而是需要在很多潜在的可参照的语境中去选择。对语境的选择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语境效果的丰富度,即在所选语境的参照下处理语句要带来尽可能多的衍生新信息其次要考虑语境选择本身的耗力度。不同的语境在记忆中的显著状态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可及性。选择语境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显著性高的语境耗力比较少,反之则耗力比较多。对语境的恰当选择不仅要求追求最大的语境效果,还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力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