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分類: 图书,经济,区域经济 ,
作者: 朱启贵著
出 版 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309000版次: 1页数: 281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21500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我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首先,都市圈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次,都市圈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载体;第三,都市圈研究成为国了示学术界的热点领域;第四,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内部的过度竞争、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的因惑。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系统论思想,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综合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深入研究构建适合国情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旨在为深化区域发展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
朱启贵,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国民经济理论与政策、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金融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学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
出版专著《可持续发展评估》、《金融调控与资金流量核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译著《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环境经济学辞典》。在《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软科学》、《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
1.3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1.4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构架
第2章 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系统考察
2.1 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分析
2.2 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
2.3 区域发展差距加大的成因
第3章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1 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解读
3.2 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3.3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3.4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4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4.1 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4.2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4.3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4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心
第5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5.1 美国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5.2 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5.3 日本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5.4 韩国区域协调发展经验
5.5 国际区域协调发展经验的借鉴
第6章 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6.1 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
6.2 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6.3 区域协调发展与国民经济运行质量
第7章 区域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7.1 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7.2 区域资源环境量减质变
7.3 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
7.4 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7.5 区域节能减排政策落实到位
第8章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
8.1 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
8.2 经济系统目标
8.3 资源环境系统目标
8.4 社会系统目标
第9章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9.1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9.2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第10章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
10.1 健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的意义
10.2 健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的条件
10.3 健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的经验借鉴
10.4 健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的原则
10.5 健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的重点
10.6 健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的调控手段
第11章 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措施
11.1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11.2 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
11.3 建设区域循环经济体系
11.4 建设区域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1.5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11.6 加快区域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总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存在不少不足和困难:生产力还不发达,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解决等。
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人民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认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