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分類: 图书,法律,民法,民法学,
作者: 齐爱民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0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368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对人自身的保护是一切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在科学技术疯狂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并重新设计对人自身保护的法律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缺失,可能使我们在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沦为信息科技的牺牲品。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诸多重大事件表明,我们必须像重视我们传统的人格一样重视个人信息。本书从个人信息与人格权关系的民法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世界发达国家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典型人格立法及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意在为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大陆法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并可为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齐爱民,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法学学科)。为学术而探索,闻道而欣喜。热爱着电子商务法、信息法和知识产权法,力图勾勒它们未曾呈现的真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近十项,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曾出席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第四十届大会,参与《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的缔结,受美国商务部的邀请为《APEC隐私权保护框架》的形成与实施提供意见。2007年始,担任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中方高级咨询官。
目录
导论社会形态更迭与人格权法的演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二节工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三节信息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一章危机与出路:立法背景和经过
第一节 信息资源开发与个人信息滥用
第二节 数字化人格的形成与权利危机
第三节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形成
第二章全球性应对策略
第一节主要国家立法概要
第二节主要国际组织立法概况
第三节我国的立法概况
第三章 论争与鉴别:个人信息定性
第一节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个人信息的立法界定
第三节 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
第四节类别划分:个人信息的源与流
第四章宏观解读:概念、地位与性质
第一节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地位与属性
第三节法律关系
第五章 交织与梳理: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知识产权法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信息法
第四节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法
第六章政府策略与保护模式
第一节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策略
第二节统一立法模式
第三节分散立法模式
第四节行业自律模式
第五节安全港模式
第六节我国立法模式之选择
第七章宗旨与功能
第一节权利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
第二节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功能
第八章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内外信息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三节 目的明确原则
第四节知情同意原则
……
第九章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危机与出路:立法背景和经过
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它不但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产生公共管理上的效率与效益,并可以产生商业利润。个人信息价值被认识的开端,也就是掠夺与侵害的开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恶意利用个人信息的悲惨事件发生在纳粹德国,当时德国纳粹通过运用IBM生产的电脑(IBM在德国设有分公司)将人口普查中获得的有关犹太人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针对种族和宗教等敏感性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类,以便准确和快速地将犹太人关入集中营。①同一时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府非法利用户籍资料跟踪和调查美籍日裔。于是,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率先在欧洲和美国拉开了帷幕。
为了争夺个人信息这种重要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技术铺设的天罗地网,以风卷残云之势将个人信息网罗一空。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开始普遍利用个人信息资源进行行政决策和商业营运。计算机技术使得快速高效处理大量信息成为可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使个人信息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