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审美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袁鼎生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3370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教育审美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它是教育学与审美学的统一,而非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它是一般的教育过渡到美育的中介,是一般的美学与美育学的中介性学科。也就是说,不建构教育审美学,美育学就无法从一般的美学中分化出来。不经过教育审美的中介,一般的教育无法转換为特殊的美育。可见,教育审美学是一门填补空白、弥缝断层的学科。它既是架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桥梁,也是架在美学与美育之间的桥梁。
本来,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能教育和美育等,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部分。但长期以来,美育成为艺术教育的一个代名词,显得狭隘、片面,难以实现其既定的功能,达不到其预定的目的。美育要获得完备的本质,首先要在整个学校教育领域里,完备地实现自己的功能,除了艺术教育外,还要发掘、提炼、升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能教育中的审美因素,使美育和上述教育结合,使美育渗透到上述教育当中去,更要将上述教育中的真、善內容转化为美,使一般的教育活动转化为教育审美活动,使美育从教育的局部走向教育的整体,从而形成完备意义上的教育美育。其次,美育还要在人的整个生存、实践的活动中实施,形成生态美育。这样,艺术美育、教育美育、生态美育就一起组成了大美育。在整个大美育的构建中,教育美育处于基础的地位。教育审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一般的教育如何转化为教育美育。由此可见,教育审美学的创建,对于大美育学说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前言:教育的审美化
第一编 教育审美现象
第一章 教育审美活动
第一节 教育审美活动以教育活动为载体
第二节 教育审美活动的构成
第二章 教育审美活动的价值生成
第一节 教育美价值的内向性聚合
第二节 教育美价值在教育活动中的集合性生成
第三节 教育审美价值在教育审美活动中的外向性实现
第四节 教育审美价值在教育审美活动外的持续性实现
第三章 教育审美现象的本质
第一节 人类审美现象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审美现象的本质
第三节 教育审美现象的特性
第四章 教育审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审美现象的产生
第二节 教育审美现象的发展
第二编 教育美
第五章 美的本质与美的形式
第一节 美的本质
第二节 美的形式
第六章 教育美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教育美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美的特性
第七章 教师美
第一节 教师的形体美
第二节 教师的服饰美
第三节 教师的心灵美
第四节 教师的教学艺术美
第八章 教学美
第一节 教学中的科学美
第二节 教师的讲授美
第三节 教学中的学习美
第九章 教学环境美
第一节 教学物质环境美
第二节 教学精神环境美
第十章 教育的辩证和谐美
第一节 教与学关系的辩证和谐美
第二节 人与教学环境的辩证和谐美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辩证和谐美
第三编 教育美的接受
第十一章 教育美接受的过程
第一节 教育美的实现与接受
第二节 教育美的接受过程
第十二章 接受主体的审美感受
第一节 教育美感受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美感受的特征
第十三章 教育美感的心理研究
第一节 教育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建构、积淀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美感的心理结构
第四编 教育美的创造
第十四章 教育美的创造主体——教师
第一节 教师自身生命美的创造
第二节 教师对既定教学内容的审美再创造
第三节 教师对教学形式美的创造
第十五章 教育美的创造主体——学生
第一节 学生对教育美场的参与性创造
第二节 学生对自身生命美的创造
第三节 学生对其他教育美的再创造
第十六章 教育美的创造主体——人类群体
第一节 人类群体对教育美基础的创造
第二节 人类群体对教育美原型的创造
第三节 人类群体对教育环境美的创造
第十七章 教育美的创造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一节 经济发展对教育美创造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科技发展对教育美创造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政治发展对教育美创造的积极意义
第四节 文化发展对教育美创造的积极意义
第五节 教育自身发展对教育美创造的积极意义
第十八章 教育美创造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美创造的基本规律之一:“美的规律”
第二节 教育美创造的基本规律之二:人化
结语:从规范走向自由——教育美育在大美育中的地位
书摘插图
第一编 教育审美现象
第一章 教育审美活动
教育审美活动是最高的教育境界。它表明学习主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学习、体验、掌握人类的文化财富。他是主体,是创造者,是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解中求真向善而发展自己的智能。教育审美活动包含三方面的意义:1.它是“人”的整体教育。从时间而言,是由胎教至终身的教育,教育寓于生命的一切感性活动中;从性质而言,是国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人文发展性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从来源而言,是自然宇宙的教育、人的教育、社会事件与文明成果教育的综合。2.它是塑造陶冶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教育活动,作用于人的生命感知、精神感觉和实践感觉。3.它是使受教育者主体愉悦地自由地生长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不同的文明条件提供了质与量均不可比拟的教育境界:简单的教育是训诫惩罚或由自然和生活教训构成,与动物所得到的待遇相差无几。在专制统治或传统保守的社会里,教育仅仅是一个训喻、监管、奴化的代名词。人的主体性受到教育的制裁给定,自由受到剥夺。在经济与文化落后的地方,教育的落后与它的文明层次互为因果,它没有起到创造新人的伟大作用。在物质文明与科技文明被过分强调的地方,教育成为知识传递和训练的工具,教育的结果是造就职业人员,这样的教育是与审美风牛马不相及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审美”与“教育”在理想层面上的意义是相通的,我们怀抱教育的审美理想,确立了审美态度,我们就会创设教育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