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7辑)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刘纲纪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4393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的宗旨是繁荣马克思主义美学,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性探讨,密切关注当代现实,包括当代艺术实践和审美经验提出的各种重大问题的探讨,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尽可能充分地包容与反映各种不同观点。
内容简介
本辑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的译文也不乏新意,可供参考。打破闭目塞听的状态,时时了解西方思想的动态与变化,借鉴吸取其中一切有合理性的东西,是本刊开设译文专栏的宗旨,深望继续得到各方面的译者的大力支持。
本书收录的相关论文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美学学科建设”、及“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全球化问题”等研究领域。
目录
卷首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美学学科建设”笔谈
朱立元:对形而上学现成论思维方式的超越——马克思《巴黎手稿》生成论思想对现代美学的启示
杜书瀛:艺术美学:新动向
冯宪光:重建审美意识形态批判
聂振斌:“中国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王德胜: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话语与理论原创性
周启超:在“大对话”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巴赫金的“大对话哲学”的启示
周忠厚:关于文艺是不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
高建平:马克思主义与复数的世界文学
李志宏: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美学研究中的地位
邹元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视野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理论问题
刘纲纪:《讲话》解读(续)
童庆炳: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取向
刘文斌、王金姗:在探索中行进——吴元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述评
庄锡华:批判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观
嵇山:以创造为回应——论“信息化”、“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问题研究
黄晓武:马克思主义与早期的文化研究
陆晓光:“资本主义生产与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相敌对”——关于马克思一个命题的思考
毛崇杰:文化消费主义与人类进步文化
马睿:在消费中存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批判
代迅:跨语际旅行:“文化霸权”的话语实践
朱寿兴:持存与拓展——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与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实践论思想的当代意义
向丽:交换与社会叙事——关于两种神话叙事及审美交流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全球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马列文论的发展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译介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论新著评介
约稿启事
书摘插图
杜书瀛:艺术美学:新动向
最近20~30年来的世界,越来越明显地笼罩在“全球化”的天空之下。生活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人们,就其总体而言,大都在“市场化”脚步的催促声中选择、追求、竞争、奋斗、发展……社会生活、审美活动、文学艺术、学术文化,也自愿地或被迫地承受着“全球化”、“市场化”无孔不入的渗透;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值得研究的动向和特征,其中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就是: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艺术是否会终结或消亡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不思考:艺术和美学向何处去?它们还有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据我所知,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代表人物的观点值得一提,他们是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沃尔什(Wolfgang Welsch)。在舒斯特曼看来,审美活动本来就渗透在人的广大感性生活之中,它不应该、也已经不可能局限于艺术的狭窄领域;相应的,美学研究也不应该局限于美的艺术的研究而应扩大到人的感性生活领域,特别是以往美学所忽视的人的身体领域、身体经验的领域。就此,舒斯特曼提出应该建立“身体美学”。他认为,不能将哲学视为纯粹学院式的知识追求,而应看作一种实践智慧,一种生活艺术;哲学与审美密切相关,传统的哲学应该变成一种美学实践,应该恢复哲学最初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角色。这些思想集中表现在舒斯特曼1992年出版的《实用主义美学》和1997年出版的《哲学实践——实用主义和哲学生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