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何显明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57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01007396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地方政府自主性概念,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对浙江区域市场体系发育和市场秩序扩展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行为模式的演变轨迹和内在逻辑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一分析框架既对浙江这样一个内源性区域市场体系演进历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描述,同时也给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行为模式的诸多差异性现象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作者简介
何显明,男,1964年生,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常务副主编,兼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2000年人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现主要从事政治学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政府职能转变:中国行政学的当下主题
(二)静态政府职能研究面临的挑战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多元分析模式
(一)地方主义分析模式
(二)地方法团主义分析模式
(三)政府制度创新角色分析模式
(四)政府间竞争分析模式
(五)政治激励分析模式
(六)政府间委托——代理分析模式
三、选题与基本思路
四、研究方法:制度——行为分析
(一)制度——行为分析的理论谱系
(二)制度——行为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个案选择
第一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语境与渊源
(一)国家自主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特殊意义
(二)官僚自主性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三)地方政府行为的弹性空间:相关的讨论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概念的阐释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的两个维度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与地方自治权及地方自主权
(三)地方政府自主性与行政自由裁量权
三、地方政府自主性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弹性空间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
(三)地方政府自主性: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演变轨迹
(四)地方政府自主性: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悖论
第二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制度环境
一、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制度环境
二、意识形态:一个核心的政治变量
(一)意识形态及其功能
(二)意识形态:一种刚性的政治约束
(三)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意识形态的演进
三、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及其演变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法理依据
(二)行政性放权与地方自主权的扩张
(三)地方政府权限的弹性空间
四、渐进性改革的逻辑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扩张
(一)渐进性改革的“试错性”逻辑
(二)中央对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默认
第三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动力机制
一、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变迁
(一)地方政府自利性倾向的凸显
(二)地方政府地方利益代言人角色的强化
(三)地方政府的效用目标及其行为选择
二、政治承包机制的激励效应
(一)压力型体制与政府间委托代理机制的政治承包化
(二)政治承包机制与地方政府自主性空间的扩展
(三)“下管一级”与地方政府自主性能力的提升
三、政绩考核模式的催化效应
四、政府间竞争的挤压效应
(一)政府间竞争的动力机制
(二)政府间竞争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 区域市场体系的演进逻辑:以浙江为个案
一、从“温州模式”到“浙江现象”
(一)民营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二)市场化:制度创新的基本导向
(三)集群化:区域经济增长的群体优势
二、市场主体的成长与多元竞争格局的形成
三、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市场秩序的扩展
第五章 区域市场体系演进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一、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一)市场化进程中制度创新主体的多元博弈
(二)地方政府在市场制度创新中的特殊角色
(三)地方政府自主性与地方政府角色的个性化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与政府角色的共时性差异
(一)地方政府角色的区域间差异
(二)地方政府角色的区域内部差异
三、地方政府自主性与政府角色的层级间差异
(一)地方政府效用偏好及约束条件的层级间差异
(二)市场经济认知信念自下而上的同化过程
(三)省管县财政体制下的县级政府自主性
四、地方政府自主性与政府角色的历时性差异
(一)放任与扶持:市场体系发育初期的地方政府角色
(二)引导与规范:市场体系发育中期的地方政府角色
(三)服务与提升:市场体系完善期的地方政府角色
第六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基本策略
一、理性无为:特定约束条件下的行政不作为
(一)区域文化传统与地方性市场经济知识
(二)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优势
(三)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的合谋机制
(四)作为一种自主性行为的理性无为
二、象征性合作:政策执行的自主性选择
(一)政策意图在执行过程中的变异
(二)变通:地方政府象征性合作的博弈策略
(三)用足政策:政策空间的自主拓展
三、权威扩散:地方政府的自我赋权
(一)权威扩散的动力机制
(二)权威扩散的运作机理
第七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与政府运行机制演变
一、横向集权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自主性
(一)行政性放权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演变
(二)体制内横向集权的加剧
二、地方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及其变迁
(一)职能的选择性履行与政府角色的错位
(二)政府角色企业化与政府行为经营化
(三)短期政绩最大化与政府行为短期化
(四)政治动员机制的滥用与政府行为的无序化
第八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对国家自主性的侵蚀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两大维度的内在冲突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行为的“俘获”效应
(一)“用脚投票”:私营企业主群体的选择机制
(二)利益同盟:私营企业主的权力庇护网络
(三)集体行动:压力集团的运作机制
(四)进入体制: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
三、地方政府自主性行为的“盲视”效应
(一)政策博弈与利益非均衡
(二)非制度性利益表达与地方政府行为
第九章 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悖论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与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
二、地方政府自主性与区域市场体系的发育
(一)地方政府角色:区域市场体系的培育者与压制者
(二)地方政府能力:强政府和弱政府的市场增进效应
(三)地方政府行为方式:政府与微观主体的互动关系及其效应
三、政府间关系的重构与地方政府纵向自主性的控制
四、政治分权与地方政府横向自主性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地方政府自主性: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本章首先就地方政府自主性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进而对其基本内涵做出理论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演变轨迹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地方政府自主性:语境与渊源
地方政府自主性,作为本书的核心概念,并非笔者凭空杜撰,而是在借鉴现代政治学的国家自主性理论和公共选择学派有关官僚自主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特殊角色及其行为模式,提出的一个对于解释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创新价值的分析性概念。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上对相关理论背景加以梳理,对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自主性概念,无疑是有益的。
(一)国家自主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特殊意义
在现代政治学的视野中,“国家自主性(The Autonomy of theState)”是一个反映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范畴,它所强调的是国家能在何种程度上超越共同体中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制约,而保持自身的超越性和公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