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人类学百年文选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王仁湘 主编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55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4702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的论文概略勾画了考古人类学在中国百年的发展,既有考古学先驱的里程碑式的论述,也有后来者的探索。这些论文从多种角度展示了考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有学科理论与方法层面的研究,也有一些具体细致的研究,论文按发表年代编排,编者希望借此呈现出学科发展的大体脉络。
目录
小屯、龙山与仰韶
跪坐、蹲踞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
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
“干兰”式建筑的考古研究
八卦起源
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
甘肃彩陶的源流
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中国史前时代的龟灵与犬牲
中国史前期人牲人殉遗存的考察
史前居室葬俗的研究
龙山时代的礼制
先秦两汉美术考古材料中所见世界观的变化——1987年初夏《中国美术史秦汉篇》讨论会上的讲话
黄河流域史前合葬墓反映的社会制度的变迁
我国东方沿海和东南地区古代文化中鸟类图像与鸟祖崇拜的有关问题
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关于中国的对匈奴族源的考古学研究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的分类系统
我国新石器时代人口性别构成再研究
中国古代王的兴起与城邦的形成
从二重证据法论史前石拍的功能
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
碳-13和氮-15分析与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研究及其新进展
中国的史前基础——再论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
书摘插图
小屯、龙山与仰韶梁思永
自从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之后,它的时代和文化的关系始终未曾确定。格拉尼在他1930年出版的《中华文化》里还说我们没有确实的证据来证明仰韶不是与殷周青铜文化同时的石骨文化(见Marcel Granet:ChineseCivilization P.65)。徐中舒先生在他1931年发表的《再论小屯与仰韶》一文里还在讨论仰韶文化是一种胡文化或一种华文化(见安阳发掘报告第3期第5篇)。李济先生1929年秋季在小屯发现1块带彩陶片的情形虽然给我们一个很清楚的暗示,但是证据的力量还是很薄弱(见安阳发掘报告第2期,李济:《小屯与仰韶》)。
仰韶问题的讨论正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吴金鼎先生1930年秋季在山东龙山镇城子崖发现了龙山黑陶文化的遗址。于是小屯、龙山与仰韶的问题由此而产生。根据挖掘城子崖所得的知识,我们只知道在龙山黑陶文化之上还有一层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遗物。依现在通行的年代表计算殷末距春秋初年约400年,所以我们不能利用上述的事实作为龙山文化比小屯文化时代早的证据。而龙山和仰韶又同是石骨文化,所以我们也无从决定它们先后的次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