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评价的比较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世界各国教育,
作者: 张蕊著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4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806250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支出之一,并决定了考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定位,因此考生、家长、社会对大学的信息需求显得日益迫切。这样,大学评价便应运而生了。大学评价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是一个外在的反映和监督,其对于学校的内部管理与评价、资金、生源、师资的流动和合理分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大学评价所受到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它还可以对国家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拨款与宏观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蕊,1976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06年获得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科学评价,长期从事大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曾参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及浙江大学“大学创新力评价”的研究活动,参编书籍6部,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支点——大学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大学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评价的作用
一 社会了解大学的快速通道
二 为大学的竞争与发展提供定位信息
三 为政府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四 强有力的“大学诊断”工具
五 考生选优择校的报考指南
第三节 大学评价的内容
一 大学评价的目的
二 大学评价的对象
三 大学评价的主体
四 大学评价的方法
五 为谁评价
第四节 大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 哲学基础
二 教育科学基础
三 系统科学基础
四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
五 信息管理科学基础
六 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基础
第五节 大学评价的发展现状
一 国内大学评价现状分析
二 国外大学评价现状分析
第六节 我国大学评价的现实依据
一 国情现实依据
二 不同类型学校的现实依据
三 国家政策依据
第二章 出发点——基本理念、目标与评价主体
第一节 大学评价基本理念的比较研究
一 分类评价理念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二 单项评价理念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三 学科评价理念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四 综合评价理念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五 结论
第二节 大学评价目标的比较研究
一 国内外大学评价目标的一致性
二 国内外大学评价目标的差异性
三 结论
第三节 大学评价主体的比较研究
一 官方评价主体
二 非官方评价主体
三 结论
第三章 晴雨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指标体系概述
一 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形式
三 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国外主要国家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二 英国《泰晤士报》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三 加拿大《麦克林》杂志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四 日本《朝日新闻》社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五 印度《Dataquest》杂志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第三节 国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一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二 香港专业教育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三 广东管理科学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四 网大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四章 博弈——大学评价的影响
第五章 展望——改革方向与探索
附录一 国外部分教育评估相关机构及网址
附录二 国外部分大学排名相关单位及网址
附录三 国内部分大学排名相关单位及网址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支点——大学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学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如何有效地管理大学,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实现控制的主要手段是评价,评价具有导向、评定、激励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可以获得有关计划、实施过程以及结果中正确与否的信息,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全面修正,从而帮助管理者出正确的决策。
评价泛指对于社会活动中人物或事物价值的衡量。学校教育评价是在学校教育领域内对教育活动(事物)和教育参与人员(人物)的评价。例如对学校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管理工作等的评价属于教育活动方面的评价,而对教师水平、学生素质、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等的评价则属于教育参与人员评价。
第一节 大学评价的概念
大学即高等学校,俗称大学,是社会中的一种公共组织,其建立主体与投资主体是大学所在社会的纳税人,或者说是全体公民或全体公民的代表者——政府。大学教育是世界各国培养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