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杨子怡 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400000版次: 1页数: 498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52281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根据以上思路,本书内容设计为卜章。第一章主要比较研究韩愈、苏轼磨蝎命运,坎坷遭遇以及南贬岭南的历史原因。第二章根据诗文创作,考察和辨正韩愈、苏轼二人人格粤路线图及沿途心态。第三章和第四章比较研究韩愈、苏轼二人在贬所潮州、惠州的惠民济物的作为和与友朋的诗酒唱和以及流连光景的风流韵事和民间传说。第五章比较研究韩愈、苏轼二人在潮州和惠州贬所面对逆境的不同表现、心态以及产生不同心态的原因及思想基础。第六章主要研究韩愈、苏轼二人人格意识和文化精神的异同。第七章研究韩愈尊礼执儒的儒学礼治精神与苏轼尊儒好道杂禅的杂家思想,指出其异同。第八章主要对韩愈、苏轼二人南下途中及在其贬所的诗文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二人的创作内容、情感及风格有何不同以及与他们各自前期的创作相比,其内容、情感和风格发生了些什么变化。第九章主要研究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及其异同,并对韩愈刺潮影响大于苏轼寓惠的原因进行文化学的解读和阐释。第十章以大量的地方史料为依据,对潮州“双忠崇拜”和惠州“朝云崇拜”这两种特殊的地方民俗文化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阐述这种民俗文化的具体内涵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探讨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对岭南地方文化的影响,探讨崇韩文化与崇苏文化是如何融人地方民俗文化之中的。总之,以上各章涉及韩愈、苏轼二人的磨蝎命运、入粤路线和行踪、蛰居潮州和惠州的作为、处穷心态、人格思想、文化精神、创作内容及风格、对地方文化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韩、苏二人寓居岭海的生存状况,让人看到身处逆境中的真实的韩愈和苏轼。
作者简介
杨子怡,男,1955年出生于湖南省新邵县,汉族。1978年大学毕业,1986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教龄35年,其中高校教龄30年。现为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与文化、古典诗学、韩愈和苏轼专题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30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摘要或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得中国诗经学会、惠州市政府、惠州学院奖励。主编出版《中国文学人物形象辞典》一部,出版《中国古代诗苑精品》一部。主持并完成省、市、校级课题多项。创作旧体诗词、辞赋五百余首,发表一百余首。
目录
序
绪论从“韩海苏潮”到“韩潮苏海”
第一章 “诗人例穷苦”:韩愈、苏轼磨蝎同病
第一节 “朝为青云士,暮作白首囚”——韩愈的磨蝎命运
第二节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的磨蝎命运“
第二章 “天意遣奔逃”:韩愈、苏轼南下路线图
第一节 “天要潮人识孟轲”——韩愈南下潮州路线图
第二节 “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南下惠州路线图
第三章 天意悯斯文:韩愈在潮州
第一节 “刺史留衣,传千秋佳话”——韩愈与大颠的交往
第二节 “先生伟绩传青史,万古民怀逐鳄恩”——韩愈刺潮功绩追寻
第四章 德不孤者必有邻:苏轼在惠州
第一节 “少壮欲及物,老闲余此心”——苏轼寓惠期间惠民及物的作为”
第二节 “以彼无限景,寓我有限年”——苏轼在惠州的谪居生活
第五章 韩愈的罪臣意识与苏轼的避祸心理
第一节 “臣罪幸可哀”:韩愈忧谗畏讥的罪臣意识
第二节 “扫除积习不吟诗”:潇洒东坡的另一副面孔
第三节 韩愈、苏轼岭海惧祸心理及评价之异探因
第六章 韩愈、苏轼人格意识与文化精神
第一节 “孜孜矻矻”与“行藏在我”的处世意识
第二节 为民请命与惠民安民的民本意识
第三节 刚正执著与君子固穷的养真意识
第七章 韩愈的执儒尊礼与苏轼的好道杂禅
第一节 “平生企仁义”:韩愈的礼治文化精神
第二节 出于纵横而杂于禅:苏轼寓惠思想之变化
第八章 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创作比较
第一节 韩愈刺潮诗文之变:由险趋易,愤而转哀
第二节 苏轼寓惠诗文之变:以谪为游,逍遥山水
第三节 韩愈回归平易却仍存硬语,苏轼“不屑”为诗而不无研炼
第九章 日月迭照: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影响比较
第一节 韩愈、苏轼对潮惠地方文化影响比较
第二节 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影响之异的文化阐释
第十章 景韩景苏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双忠”信仰与“朝云”崇拜
第一节 潮州“双忠”信仰与韩愈崇拜之关系
第二节 惠州“朝云”崇拜现象及其文化意蕴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诗人例穷苦":韩愈、苏轼磨蝎同病
在中国文化史上,大凡有成就者,除了他们的天性和禀赋外,还离不开种种灾难的磨炼。舜发迹于田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微时贩盐卖鱼为业,管夷吾发迹前身贱为囚,孙叔敖被举于海隅。百里奚因五张羊皮得赎。正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然后才有所成也。“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就是这个道理。韩愈、苏轼能成为文化史上一代伟人,他们能在文学的创作上取得杰出成就,奠定他们“韩潮苏海”的地位,这与他们一生痛苦的磨难和坎坷的遭遇是分不开的。苏轼曾说过:“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次韵张安道读杜诗》),韩愈也很感慨地说:“朝为青云士,暮作自首囚”(《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这些诗句,诚为经验之谈,可作为他们一生遭遇的最好的概括。韩愈一生历经坎坷,仕途并不顺利,“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韩愈《上宰相书》),三上时宰,希图仕进,然终不得志于有司,贬阳山,贬潮州,贬袁州,远窜南荒,几死海隅。苏轼也是多灾多难,一生在神、哲二宗的猜忌和忌恨中,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备受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