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道教 ,
作者: 蔡林波 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9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5210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道教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诠释意义,在过去是长期被忽略或低估的问题。这可能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面对近代命运中国人所进行的文化反思,对道教等传统文化所持的强烈贬斥态度,已在事实上延续成为一种近代式的历史观;二是由于上述的原因,近代以来道教在中国社会各领域所占有的文化比重迅速下降,其现实生存及发展空间因而受到严重制约;三是西方科学技术和医学的传播,对古老的道教神仙学说和医学养生方术等信仰体系构成强烈冲击,而其教内并未出现应激性的变革,未形成适应性新形态。因此,道教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主流中并未占据地位,未能成为社会主体人群的生活方式及其意义诉求的方式。
事实上,这些问题强烈地制约着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解释学的合理性,加之一些西化、崇儒、信佛之近代学者的排斥甚至谩骂,使道教在中国历史观察研究中的诠释意义,一直未获正视。这使许多人至今心存疑问:历史上的道教,对于中国历史和国人的内在世界、对于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意味着什么?在整个文明机体中所占空间及携带的能量究竟如何?由于上述问题,要回
答和理解这些问题所指向的历史事实,对于今人而言,已是艰巨之事。
作者简介
蔡林波,l969年12月生,湖南资兴人。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上海宗教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宗教学、中国哲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参与撰写《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研究》、《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等论著,并出版专著《助天生物:道教生态观与现代文明》,发表《论南朝道士陶弘景的科学思想》、《“自然之教”的生态思想底蕴》等学术论文二十多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一 “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内涵与发生时期之界定
二 一个背景性的主题:“唐宋变革”与中国文化的“内转”
三 内在化与文化攫能性:解释理论的预设
第一章 早期道教炼丹术的形成及其文化精神
第一节 炼丹术的文化生成逻辑及其精神本质
第二节 汉代技术信仰思潮与炼丹术的兴起
一 炼丹术在汉代的兴起
二 汉代炼丹术兴起的知识、思想和信仰渊源
三 汉代的技术信仰与自然主义哲学思潮
第三节 道教炼丹术:作为一种外向攫能精神之文化载体
一 原始炼丹术之朴素工艺精神表现
二 炼丹术之汇融于早期道教及其实践理性品格塑造
三 葛洪与《抱朴子内篇》:对道教炼丹术之外向攫能精神的总结
四 陶弘景:基于炼丹实践经验的道教科技思想升华及成果
第二章 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六朝至隋:丹术内涵之演变及其教内地位的下降
一 “世中岂复有白日升天人”:对炼丹术的怀疑意识之兴起
二 从《抱朴子内篇》到《真诰》:“丹”义之衍变
三 “内、外丹”概念之出现及意义
第二节 唐代道教外丹术的走势及命运归宿
一 《周易参同契》与唐代外丹术的“义理化”
二 从“高尚”到“卑俗”:唐代外丹繁荣背后的世俗化流变
三 外丹术的凋落与归宿——或另一种意义上的“转型”
第三节 “内丹道”的逐步确立与成熟
一 钟吕内丹道的形成和确立
二 张伯端的《悟真篇》及“南宗”的开创
第三章 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上)——中古“心性论”思潮及其文化精神
第一节 丹术转型成因的探讨:从“中毒说”到“文化根源说”
……
第四章 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中)
第五章 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下)
第六章 “内太外法”:内丹道之文化攫能方式的建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