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通论-腐蚀科学与工程基础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翁永基编著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4-1字数: 220000版次: 1页数: 253印刷时间: 2004/04/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14556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腐蚀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入门书。全书分8章,内容包括:腐蚀基础知识、电化学腐蚀理论、实际腐蚀问题分析和防腐蚀技术。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现代腐蚀理论体系、以石油、石化等工业为主的常见腐蚀问题分析和4大防腐蚀技术。内容简单明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腐蚀学科的基础教材或参考书,适当筛选后也可作各类腐蚀培训班的教材。对不从事本专业的人员,本书也是一本极好的自修教材或启蒙读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腐蚀
第二节 腐蚀现象特点
第三节 研究腐蚀的意义
第四节 腐蚀现象本质
第五节 腐蚀定量表示
第六节 现代腐蚀理论发展
第七节 腐蚀科学学习方法
电化学腐蚀理论
第二章 腐蚀热力学和电极电位
第一节 腐蚀热力学研究什么
第二节 腐蚀电池工作要素
第三节 材料表面形成电极的原因
第四节 不同导体的界面电位差
第五节 电极电位产生原因和模型
第六节 电极电位的测量
第七节 参比电极和电极电位度量标准
第八节 电极电位和材料腐蚀倾向
第九节 平衡电极和标准电极电位
第十节 能斯特方程和平衡电位计算
第十一节 非平衡电极和非平衡电位
第十二节 电动序和电偶序
第十三节 电位——pH值图及应用
第三章 腐蚀动力学和极化现象
第一节 腐蚀动力学研究什么
第二节 极化现象的本质及分类
第三节 电化学极化
第四节 浓度极化
第五节 平衡电极极化和极化公式
第六节 共轭电极极化和极化公式
第七节 复杂电极体系的极化
第八节 极化曲线和实际测量
第九节 极化曲线和实际测量
第十节 极化曲线方程和应用
第四章 钝化现象及理论
第一节 钝化现象和定义
第二节 阳极钝化极化曲线
第三节 钝化剂和自钝化现象
第四节 钝化理论
第五节 钝态的稳定性
实际腐蚀问题分析
第五章 实际腐蚀——以环境和形貌分类
第一节 腐蚀分类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腐蚀机理
第三节 淡水和海水的腐蚀
第四节 大气腐蚀
第五节 土壤腐蚀
第六节 杂散电流腐蚀和细菌腐蚀
第七节 高温腐蚀
第八节 电偶腐蚀
第九节 点蚀和缝隙腐蚀
第十节 晶间腐蚀和选择性腐蚀
第十一节 应力腐蚀开裂
……
第六章 实际腐蚀——以设备、材料分类
防腐蚀技术
第七章 防腐蚀技术——材料、环境
第八章 防腐蚀技术——材料/环境界面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腐蚀
“腐蚀”的英文名词corrosion来自拉丁文“corrdere”,意思为“损坏”“腐烂”等。古汉语中,“腐”字还隐含“因久放而导致形状、性质改变”的意思。如: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史记平辈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等。作为科学名词,腐蚀最初只局限于金属材料。美国著名腐蚀科学家H.H.Uhlig在他的《腐蚀科学与腐蚀工程——腐蚀科学与腐蚀工程导论》一书中写道:“腐蚀是金属和周围环境起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性侵蚀”。日常生活说的生锈是指铁及铁基合金生成以水合氧化铁为主的腐蚀。非铁基金属也发生腐蚀,但不一定称为生锈;塑料发胀或开裂;木头干裂或腐烂;花岗岩风蚀;普通水泥剥离脱落等非金属材料的环境变化原不包括在这个腐蚀定义之内。这种狭义定义至今仍在应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8044—1999和我国国标GB/T 10123中将腐蚀定义为:“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一化学相互作用,其结果使金属性能发生变化,导致金属、环境及其构成的技术体系功能受到损伤”。
由于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金属之外其他材料,如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会因环境作用发生功能损伤现象。现代腐蚀研究已涵盖这些材料,所以不妨将上述定义中“金属”改为“材料”,可得腐蚀的广义定义:“材料和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导致材料功能损伤的现象称为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