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一本“正”经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人生哲学/智慧,
作者: 余惕君,王伟著
出 版 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178000版次: 1页数: 240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21556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很多人说佛教太深奥,而且认为“即使我不信,又与我人生何碍?”其实,学佛并不难,难的是佛学,学佛就是学做人。虽说不信有何碍,但信佛又有何碍?我们可以不谈“成佛”,不论“往生极乐”或“念佛三昧”,只从这里学得一股正信之气,掌握一种维系正信的方法,就能获得现世的祥和、安全和愉悦,很多烦恼、困厄,都将在不知不觉中适当地获得解决,岂非一件快事?“外现在家相,内修清静心,身在商业界,实践菩萨行”,这是我们的“大愿”。努力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将使你我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满足,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
内容简介
“外现在家相,内修清静心,身在商业界,实践菩萨行”,这是我们的“大愿”。努力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将使你我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满足,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起来寻觅人生的一本“正”经。
作者简介
余惕君,上海铭源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香港铭源医疗(HK 00233)执行董事。 曾任上海市政府计委研究所主任,兼任国内数所大学EMBA、MBA客座教授。现为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专家”、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企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健康教育协会企业分会副会长。 曾出版管理论著二十余部。 藉宦海履历、学海阅历、商海经历,近年,又出版《俗世方圆》、《大智若“余”》、《字藏玄机》、“大道至简》、《快乐其实很容易》、《你可以活得更好》等“人生感悟”随笔。在香港出版的《字里人生》、《管理心语》、《快乐心经》系列丛书,获星云大师推荐。
目录
上篇 佛的智慧
一、佛陀与佛教
(一)佛陀与佛法传播
(二)一本“正”经
(三)佛典导读
二、佛教在人间
(一)寺院闻思
(二)佛法之用
三、道法自然
(一)心猿归正
(二)人间正道
下篇 人的快乐
四、完善自我
(一)快乐在当下
(二)开心靠自己
(三)勿患得患失
五、善待他人
(一)常常感恩
(二)宽以待人
(三)助人为乐
六、身心快乐
(一)愉快工作
(二)快乐学习
(三)适者有寿
书摘插图
上篇 佛的智慧
一、佛陀与佛教
佛教,大致有两个含义,一指佛陀的教诲,为佛祖言传身行之所示;二指成佛的教义,为诸佛菩萨的典章之传习。二者共同构成了浩瀚的佛法体系,成为生命最高智慧的集大成者。所以,修学佛陀智慧,不能不研习佛祖乃至历朝历代高僧大德的行谊。
佛法,说有说空,说显说密,说教说禅,不外真谛、俗谛,即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两大类;说自然的成、住、坏、空,说人类的生、老、病、死;从独善其身的小乘法,说到兼善天下的大乘法;从客观世界的形形色色,说到心灵天地的妄念无明;从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说到空间上的三千大千世界,博大精深,浩瀚无疆。
然而,佛法不是知识,不是逻辑,不是推理。通常,我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去把握身外事物,并把把握到的种种客观存在的规律、道理、常识,称为“知识”。佛法的方向相反,它指导我们透过内心——由主观事实学习而获得的自证,并因而获得“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