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文人词曲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李康化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380000版次: 1页数: 475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827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上海从近代开埠以来,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从东海之隅的一座偏僻小城,一跃而成为中国最具近代化规模的第一大都市。而此时上海文学的发展速度要比城市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近代上海文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从明清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北京,也使得比上海更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广州、香港黯然失色。本书分三大部分,将近代上海的文人、词学、曲学细细梳理,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李康化,1971年6月生,浙江苍南人。现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文化市场中心主任。参加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多项,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检讨与路径选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战略》、《近代上海词曲及文化生态研究》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有:《从清旷到清空--苏轼姜夔词学审美理想的历史考察》、《田同之〈西圃词说〉考信》等;编辑出版著作十余部,主要有:《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漫话老上海知识阶层》等。
目录
序言
引言
上篇 生存空间与文化身份——文人心态及词曲生态
第一章 文人历练与都市
一、城乡之间:上海之于文人的意义(一)
二、中西之间:上海之于文人的意义(二)
三、雅俗之间:上海之于文人的意义(三)
第二章 历史记忆与“晚明”
一、“晚明”作为自赏与自责的镜子:上海文人的困境
二、“晚明”作为自新与自强的鞭子:南社文人的追慕
第三章 词曲生态与报刊
一、身份认同与报刊革命
二、媒介嬗变与载体更新
三、阅读普泛与话语转型
中篇 风云际会与因循守旧——近代上海的词学格局
第四章 由词人的集聚看移民城市的宽容精神
一、上海词人的移民身份与文化网络
二、上海词坛的多元构成与宽容精神
第五章 由现代的背景看上海词学的边缘处境
一、形式守旧与内容创新的吊诡
二、读者向俗与词体趋雅的尴尬
第六章 由思想的精深看高雅文体的理论贫困
一、蒋敦复与南社人:词学宗尚与个性汩荡
二、刘熙载与王国维:思想辨正与理论贫困
三、沈祥龙与况周颐:思维取向与时代共感
下篇 应时而起与因势而衰——近代上海的曲学走向
第七章 由题材的趋时看上海城市的现实品格
一、就时事谱写生存状态
二、从历史挖掘时代精神
第八章 由艺术的嬗变看上海戏曲的随俗风尚
一、人物平面化与剧本书面化
二、男性关怀与女性书写
第九章 由批评的创新看戏曲理论的现代转换
一、改良派的戏曲理论诉求
二、王国维的戏曲史论研究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文人历练与都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北京大学教授曾觉之,从不同文化的并存、融合和新文化产生的角度,对上海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上海作为异质文化交织的城市,将成为人类新文明的中心之一,“上海将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吐放奇灿的花朵,不单全中国蒙其光辉,也许全世界沾其余泽,上海在不远的将来要为文明中心之一”。他说:上海是一座五花八门、无所不具的娱乐场,内地的人因受其诱惑,外国人士亦被其摄引,源源而来,甘心迷醉。……
上海的特点是混乱,乱七八糟的将国内外的一切集合在一起,而上海的力量便是这种容受力,这种消化力。人们诅咒上海由于此,但我们赞美上海亦由于此。一切文明都是人类的创造,有新人类出来,便有新文明发现。上海融合中国内地各处的人,融合世界各国的人,经过若干时的混乱,必要产生出一种新的人们来。种族的混合,血液的混合,自然产生出一种混合的文明,崭新的文明。……人常讥上海是四不象,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这正是将来文明的特征。将来文明要混合一切而成,在其混合的过程中,当然表现无可名言的离奇现象。但一经陶炼,至成熟纯净之候,人们要惊叹其无边彩耀了。我们只要等一等看,便晓得上海的将来为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