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 邵华泽主编,于宁副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53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0100745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总看法,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方针、任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科学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如果理论脱离实践,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那么它的生命也就终结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植根于实践的沃土,不断丰富和发展,因而永葆其青春活力。
从事新闻工作,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要了解老祖宗是怎么说的,也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着重学习和研究它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否则就会教条僵化。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通信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事业处在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
大影响。新闻事业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给予科学的分析,理论的指导。
因此,我们把研究课题定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第二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编发展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传播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第二节列宁的新闻思想
一、列宁的新闻思想
二、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
三、后列宁时代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新闻理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一节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
一、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二、对毛泽东的新闻思想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
一、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二、对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的简要评述
第三节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
一、江泽民的新闻思想
二、对江泽民的新闻思想的简要评述
第四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
一、胡锦涛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
二、对胡锦涛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的简要评述
第二编本质论
第三章新闻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新闻和新闻事业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一、新闻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二、新闻和新闻事业发展于人类社会实践
第二节新闻的本质
一、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二、新闻是对最新事实信息的及时传播
三、新闻工作是传播最新信息的实践
第三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新鲜性和异常性
三、及时性和传播性
第四节新闻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媒体中的体现
一、报刊新闻的特点
二、广播新闻的特点
三、电视新闻的特点
四、网络新闻的特点
第五节遵循新闻规律,提高新闻价值
一、遵循新闻规律
二、提高新闻价值
……
第四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编功能舆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第七章坚持正确的论导向
第八章开展有效的舆论监督
第四编主体论
第九章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第十章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第五编受众论
第十一章以受众本
第六编管理论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新闻法制
第十三章新闻媒体管理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编发展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传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基,由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广采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断充实完善,至今仍在丰富和发展之中。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者,在他们战斗的一生中始终把报刊作为重要武器,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一直伴随着报刊工作。他们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创办、主编、编辑或领导过的报刊有《莱茵报》、《德法年鉴》杂志、《前进报》、《社会明镜》月刊、《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寄语人民》周刊、英国《人民报》、德文《人民报》、《工人辩护士报》、《共和国》周报、《国际先驱报》13家。他们在自己的论著中提及的报刊约1500家,并为其中一些报刊长期供稿,仅为《纽约每日论坛报》一家报纸他们撰稿就达12年,发表了约500篇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