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分子治村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张世勇 著
出 版 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904668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汇集了来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的调查研究报告,描述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展现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非均衡性,透视中央农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庄的实践逻辑,为关心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读者提供生动的村庄现场,为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有益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内容简介
关于《积极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
《积极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介绍了徽州一个普通村庄的村庄历史、乡风民俗、村民生产生活,讲述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村庄“故事”,着重分析了村治积极分子产生的内生机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通过积极分子这个关键词,我们将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空壳村”不仅公共品供给良好,而且村民自治的制度实践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作者简介
张世勇,1977年生,陕西华阴人,曾就读于西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与乡村文化研究,先后在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农村进行过300多天的驻村调研,发表数篇学术论文。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村庄今昔
一、村庄概况
二、宗族的蜕变
三、村庄的历史记忆
四、村民记忆中的毛时代
第二章 婚姻与家庭
一、地域通婚圈的缩小
二、轻“生”重“育”
三、“两头登”的婚姻
四、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
五、妇女地位的上升
第三章 兼业经济下的经济伦理
一、兼业及经济结构
二、社会工资与换工互助
三、勤俭节约的经济伦理
第四章 乡风民俗与文化娱乐生活
一、清明节时的祖宗
二、乡风民俗
三、农忙与农闲
四、缺乏公共娱乐的闲暇生活
第五章 弱势群体的保护
一、被边缘化的老年人
二、老年人何以弱势
三、邻里相恤和公共救济
第六章 健讼穷理的徽州人
一、细事繁多
二、邻里纠纷:情理和法理之间
三、跨越村域的纠纷:一致行动能力的展现
第七章 积极分子与村庄公共品供给
一、村庄社会分层
二、积极分子主导下的民间组织
三、村庄公共品供给
四、公共品供给的拓展性讨论
第八章 积极分子治村
一、村级治理
二、“跑部钱进”
三、积极分子治村
附录1 龙峰村现代世系表(节录)
附录2 “采光权”纠纷中的诉状等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村庄今昔
龙峰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气息浓郁。面对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只有对其历史有所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当下。本章先介绍村庄的历史与地理生态,随后,在分析村庄宗族蜕变的过程中对村庄性质做一概括,并结合村庄历史和自然环境勾勒村民的历史记忆。
一、村庄概况
龙峰村位于绩溪县西部,黄山余脉的东沿,村庄周围群山环绕,风光秀美。龙峰村现有耕地1267亩,其中水田1179亩,旱地88亩,人口约1720人,人均耕地不足0.7亩;林山面积5223亩,其中人工林1267亩,多为人民公社时期兴建。旱地多集中在村庄周围的山坡上,水田多集中在村庄东面和南面。
龙峰村古称龙井,是一个单姓世居的古村落,与胡适家乡相距不到一公里,据文献考证,龙峰村建村在北宋之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龙峰村属修仁乡管辖。从元明至民国,龙峰村先后属修文乡、八都或龙井乡管辖。民国时期,随着国家权力下移,龙峰村设立了两个保,分别为石井保和中门保。人民公社解体之后,龙峰村设立村民委员会。1992年龙峰村划归上庄镇管辖。
龙峰村是上庄镇的第三大行政村,现辖胡姓本村、西村、葫芦岭和董家四个自然村,共十一个村民组。龙峰村地处大山,交通十分不便,近年来有一部分居民由于开厂、经商等原因搬迁到上庄镇开发区居住。胡姓本村是整个行政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村由胡、程、董、曹等十三姓组成,其中胡姓占95%以上。①胡姓本村现有八个村民组,分别为方坦、桥上、中门、坎上、上井、路楼、横街、石井。其他三个小自然村分别为一个村民组,葫芦岭自然村和西村自然村的胡姓是胡姓的分支,董家自然村村民大多为王姓。
龙峰村胡姓人乃徽州望族明经胡的后裔,与邻村上庄的胡姓乃同祖世系。龙峰村档案资料丰富,至今仍保留着明嘉靖版族谱、清至民国的统宗谱和族谱,建国后的村级档案也保存完好。现存的这些宗族档案等文献资料,是研究明清徽州基层社会的珍贵资料。
偏隅山区的龙峰村并不封闭落后,明清时期就有大量村人行贾四方,与文化经济发达的浙沪交通。徽州人崇儒重教,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在宗族组织及徽商的财力支持下,明清时期徽州的教育空前的发达,龙峰村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