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行政建制关系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许维勤 著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5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10585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一个多世纪来,台湾无论沦入日本殖民统治。还是处在两岸对峙的政治纠葛之中,都是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着,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压力下,都不能把它和祖国分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同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会和祖国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建构和发展的。共同的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这一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为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这是历史发展决定的。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稍有不同的是,在福建,中原移民南徙人闽,至宋代已基本完成;而在台湾,则是自明末清初开始,才由南徙人闽的中原移民后裔再度大规模迁入台湾的。其文化的传播,也随同移民一起,从中原经由福建的本土发展,再度播入台湾。因此。闽台社会都先后经历了一个共同的内地化、文治化,实质也就是中原化的过程。虽然在台湾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源自中原的闽文化经历了其在台湾本土的不同发展,但未能改变其源自中原的本质。
作者简介
许维勤,福建闽清人,1960年12月生。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福建论坛》编辑,长期从事闽台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在《台湾研究》、《台湾研究集刊》、《清史研究》、《东南文化》、《福建论坛》、《江海学刊》、《开发研究》、《江淮论坛》等刊物及各种公开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发表论文8 0余篇,参与多种学术理论著作的撰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东南开发浪潮与闽台建置
二 闽台政区与海峡文化圈
第二章 闽台地缘衍生的天然政治关系
第一节 地理学、考古学所展示的闽台渊源关系
一 闽台地理的密切关系
二 闽台早期居民的族源关系
第二节 大陆政权建立对台澎地区统治的早期尝试
一 中国早期文献所表露的对东南岛夷的统辖意识
二 东吴政权延伸台湾的尝试和隋朝对台湾的探索
第三章 福建行政管辖向台澎地区的早期延伸
第一节 宋元设治澎湖情形
一 宋、元设治澎湖之缘起
二 宋元时期的台湾社会状况
第二节 明朝的外患与台湾主权意识的明朗化
一 明朝对外交往中的台湾
二 外患严峻的形势下明朝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
三 晚明设治台、澎的努力
第三节 移民开发与台湾主权
一 早期汉族移民与台湾的开发
二 有组织的移民活动与台湾的开发
第四章 郑氏政权与台湾建置
第一节 郑成功对台湾主权的明示
一 郑氏集团的海权意识及其与台湾关系
二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意基础和法理依据
第二节 郑氏政权下的台湾行政建置
一 台湾行政建置的设立及其与明朝关系
二 明郑行政建置的运作及其沿革
三 明郑建置下的台湾经营与开发
第三节 文教设施的建立与台湾社会的内地化
一 明郑政权的文教政策
二 明郑教育制度的建立及其对台湾社会的教化之功
第五章 清朝统一台湾与台湾建置
第一节 清朝统一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在联系
一 清朝统一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因果
二 清朝对台湾认识的变化
三 以施琅为代表的闽籍官员对台湾建置的贡献
第二节 清朝台湾行政建置及其沿革
一 清初台湾行政建置区划及人口概况
二 移民开发与台湾行政建置的发展
三 近代国际法权挑战中台湾行政建置的完善
第六章 福建省治下台湾地方建置的运行
第一节 闽台地方建置的运作及其行政效能
一 闽台行政官制序列
二 闽台地方建置运行的特点
三 闽台行政系统的治理成效
第二节 闽台建置中两岸经济关系的强化
一 闽台经济的互补性
二 地方建置与闽台贸易的发展
三 地方行政官员哏中的闽台经济联系
第三节 闽文化的影响与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内地化
一 清朝治台方略与文治化社会建设
二 地方行政建置与闽文化的传播
三 移民社会的定居化与内地化
第七章 台湾省后的行政建置与闽台关系
第一节 海防危机中产生的台湾建省之议
一 沈葆桢对台湾地位的洞明和为建省所做的前瞻性工作
二 中法战争中台湾战略地位的再凸显
三 左宗棠提出台湾建省主张
第二节 百业并举的建省工作与近代化建设
一 建省中的缓急轻重之争
二 “抚番”、“清赋”:建省的基础性工作
三 以海防为中心的近代化建设
第三节 地方建置的完善与闽台关系
一 建省后的省级官制、职权划分及省城规划
二 郡县的扩充与健全
三 闽台。联成一气”的关系
第八章 日据时期的闽台政治关系
第一节 割台初期的闽台政治关系
一 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法律解释
二 闽台官民反对割让台湾的努力
三 日本占领初期闽台政治态势
第二节 台湾抗日爱国人士在大陆的活动
一 台人在福建等地组织各种抗日团体
二 李友邦的台湾义勇队与福建
三 福建:台湾人投奔祖国大陆抗战的重要出发点
第三节 台湾光复与福建
一 闽台人士力促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二 福建与战后台湾接收工作
第九章 战后台湾回归与建置
第一节 国民政府收回台湾的努力
一 “收复台湾”口号的提出
二 收复台湾目标的明朗化
三 收复台湾的实现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恢复台湾省制的设计
一 恢复台湾省制的预案
二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制的实施
三 台湾省制的恢复与地方建置的完善
第三节 中国对台湾主权的国际法依据
一 《开罗宣言》的国际法效力问题
二 《旧金山和约》的违法性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台湾的法律权利
参考文献
附录 新发现乾隆时期台湾彩绘地图的研究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闽台地缘衍生的天然政治关系
第二节 大陆政权建立对台澎地区统治的早期尝试
二 东吴政权延伸台湾的尝试和隋朝对台湾的探索
这种来自古老经验的统辖意识,在后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屡屡成为大陆政权拓展东南海疆的动力。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战乱、灾荒频仍,相对僻远的江南,逐渐显示出安宁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基于此,东汉的地方政权建置,逐步向东南延伸。
先是,由于闽越在与西汉政权对抗中遭到灭顶之灾,被强迫移民于江淮之间,整个东南区域一度废为荒墟。“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①当时冶县的范围,几乎相当于当今的整个福建。这是福建首次作为地方建置直属于中原政权的正式记载。按汉制,每郡均设武职“都尉”以镇守,由于闽地广阔,会稽郡特增设东部都尉以加强对冶县的管理,后来东部都尉内迁章安。留一侯官镇守冶县,故冶县在东汉时又称东侯官。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原设于苏州一带的会稽郡移到钱塘江以南,其北归为吴郡。会稽郡南移后,下辖章安、东侯官二县,因侯官兵力不足,又在县治增设南部都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