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基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孙耀吾 著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0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47178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企业的战略与资源理论、产业组织的创新理论、网络组织与企业集聚理论、技术标准经济分析等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基本机理和规律。
本书可供有关研究者、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产生背景
2.2 R&D协作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
2.3 技术标准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
2.4 技术标准产业化与高技术企业集群的虚拟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动力与权变因素
3.1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3.2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动力及其机理
3.3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权变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基础:R&D协作网络化
4.1 高技术企业R&D协作网络及其组织模式
4.2 高技术企业R&D协作网络化的动因
4.3 高技术企业R&D协作网络化的条件与途径
4.4 高技术企业R&D协作网络化的博弈均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主体:技术标准化联盟
5.1 技术标准与技术标准化联盟
5.2 技术标准化联盟的所有权结构优化博弈
5.3 技术标准化联盟的参与主体、合作要素与发展阶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展:技术标准产业化
6.1 企业集聚的本质、演化与创新
6.2 技术标准产业化与高技术企业集聚的虚拟网络
6.3 基于技术标准产业化的高技术企业虚拟集群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协调发展
7.1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三阶段的协同
7.2 R&D协作网络与技术标准化联盟的互动
7.3 技术标准产业化与企业虚拟集群的相互促进
7.4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与环境的协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案例研究
8.1 相关案例研究的模式与本案例研究设计
8.2 GSM产业标准及其技术创新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8.3 GSM创新网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8.4 案例研究总结与启示
8.5 对策建议
8.6 本章小结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跋
书摘插图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3 技术标准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
2.3.1 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与合作
Hill(1997)指出,在今天这样的高技术时代,标准战很普遍。收益递增现象是引导市场锁定到某一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同时,假如收益递增机制启动失败,公司的技术也就会被市场排除在外。所以,从标准发起公司的角度,关键性的战略问题是如何使他的技术成为产业标准,从而从标准的所有权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Shapir0和Varian(1999)指出,标准战是指不兼容技术之间为争取市场主导地位而开展的竞争,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Andreozzi(2004)揭示先进的技术标准有着较小的临界规模,以至于他们能容易地取代那些次优(低劣)的技术。其模型显示,某一技术的临界规模取决于其效率和与现有标准的兼容性,因而,更有效率的技术只需要有较小的临界规模。
Gandal(1994)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评价个人电脑软件市场上4种数据转换文档兼容标准。结论是:只有LOTUS文档兼容标准能对价格变化作出重要解释,这一结论对于电子数据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都是很重要的,支持了关于个人电脑软件市场存在互补网络外部性的假设。Pelk—mans(2001)对GSM和美国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AMPS)的产生和运作策略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论认为GSM作为一种网络兼容标准,其成功(美国曾因此多年落后于欧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产业范围的标准化战略合作,尤其是许多业内企业对标准的采用;二是相应地,拥有了使市场接受其标准和产品的必要速度和临界规模。Bekkers、Verspagen和Smits(2002)进一步以移动通信标准化全球体系为对象对知识产权在电信产业标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产业标准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围绕知识产权的竞争与合作过程。Windrum(2004)通过案例研究指出,技术诀窍和专利都是标准战和标准化合作的基本武器。与此同时,主导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及其行为对标准化合作也有着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