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规划实践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
作者: 王振龙 等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2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1202430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建国以来长系列水文试验资料,对淮北平原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重新进行评价计算,对淮北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不同水源地、不同行政区水资源开采潜力及剩余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淮北市为例,论述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原则、思路、内容。为淮北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依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水资源利用、水利院校教学提供参考。本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资源概念与水资源形成
第二节 水资源问题
第三节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 区域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社会经济
第三节 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
第三章 区域地表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 水资源分区
第二节 降水及其分布
第三节 蒸发与干旱指数
第四节 地表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量
第一节 评价分区及评价方法
第二节 水文及水文地质参数
第三节 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第五节 地下水可开采量
第六节 岩溶地下水评价
第七节 中深层孔隙水
第五章 研究区水质评价
第一节 地表水水质
第二节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第六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第三节 水资源可利用量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状况
第五节 水资源利用状况
第七章 地下水开采潜力研究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演变情势分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演变情势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演变情势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潜力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
第八章 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第一节 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 水资源规划的工作流程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工作流程
第四节 水资源综合规划
第五节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第九章 淮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实例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淮北市概况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第四节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第五节 节约用水
第六节 水资源保护
第七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
第八节 水资源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第九节 规划实施效果与投资估算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区域概况
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拥有人口3000万、耕地3200万亩、煤炭保有储量250亿吨,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重要能源及煤化工基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20世纪80年代水资源评价成果,该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40 m3,不足全国的1/4和全省的1/2,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 m3的水资源紧缺标准,加之水资源在年际、年内间的剧烈变化和水体污染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明显不足。该地区以全省20%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省50%耕地、45%人口、75%的发电和98%以上煤炭生产的用水任务,城市及工农业生产供水安全存在着重大隐患。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工作以来,安徽省淮北地区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淮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水资源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查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探索水资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科学把握地表、地下和过境水资源演变特点,全面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客观评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问题,对制订水资源开发配置方案和节约保护措施,统筹安排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布局,着力解决供水安全和改善水生态环境问题,支撑安徽淮北奋力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淮河、长江横贯安徽省,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和江南三大区域,平原、丘陵和山地相间排列,皖北平原坦荡,江淮之间丘陵起伏,黄山、九华山逶迤于皖南,大别山雄峙于皖西,形成本省地势西高东低、南峻北坦的特点。
淮北地区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东经114°55′~118°10′,北纬32°25′~34°35′,东接江苏,南临淮河,西与河南毗邻,北与山东接壤,包括阜阳、宿州、淮北、淮南、蚌埠、毫州6个市27个县(市郊区),全区总面积37437 km2,其中平原区面积36694 km2,占总面积的98%,山丘区面积743 km2,占总面积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