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极战略(第二辑)
分類: 图书,经济,区域经济 ,
作者: 李家祥 主编
出 版 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40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106141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第三极”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研究》(第二辑),是天津师范大学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继去年第一部文集出版之后,精心推出的关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面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心科研人员根据自身的学术优势和特点,紧密结合滨海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需求,组建创新团队,力推创新成果,努力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政策咨询服务。2007年9月,《天津师范大学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行动方案》出台,将中心确定为服务滨海新区的四大平台之一。同时学校还斥资建立滨海新区研究专项基金,重点建立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研究”、“滨海新区自由贸易港区研究”、“滨海新区土地和房地产管理研究”、“滨海新区人才测评研究”4个创新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研究工作,着力推出具有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
目录
综合改革与制度创新
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与综合配套改革
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加快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步伐
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改革管理机制
经济民主:滨海新区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
天津国际物流需求发展现状评价与预测
以增加地区居民收入带动滨海新区产业均衡发展
滨海新区区域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探讨
天津滨海新区资源与产业特征分析
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
滨海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
奥运契机下的天津滨海新区体育产业发展
区域经济与资源开发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中津冀港口群发展协调性分析
跨区合作理论与滨海新区中小企业聚集发展
促进滨海新区自主创新的路径分析
构建滨海新区引领下的天津区县层新产业区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分析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滨海新区空间导识系统设计探索
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
基于知识管理思想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滨海新区形象构建的社会主体模式及实现方式
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的构建
天津滨海新区对外汉语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品牌传播视野下的“滨海新区”报道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群众体育发展战略选择
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带动天津体育发展
滨海新区区域公共档案馆人才建设与培训方案
从天津滨海新区公共设施看城市文明
后记
书摘插图
综合改革与制度创新
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建设自由贸易港区赋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的特征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方位综合配套的系统性改革为内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先试先行”为特征,具有全国意义的改革试验区。考虑到我国区域空间的巨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改革的不同重点,设立不同侧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分类指导区域发展的经验和模式。目前,我国共建立了三种类型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一是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实施的综合配套改革,属于开发开放类型,主要是探索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二是重庆和成都实施的综合配套改革,属于城乡统筹类型,主要是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三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实施的综合配套改革,属于资源环境建设类型,主要是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题。
与其他类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以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为主要标志的制度创新活动,深化了我国开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使其综合配套改革在改革阶段、改革任务、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