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行《王羲之尺牍》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碑帖,
作者: 孔宝刚,庆旭主编;庆旭编著
出 版 社: 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1页数: 8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3319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该套丛书的最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即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最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一定要做到严密精确,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实际书写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王羲之尺牍(行)》。
作者简介
庆旭,讲师,江苏新沂人,1994年9月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1998年9月毕业至苏州幼儿师范学校工作,2006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出版《书法技法导学教程》(共8册)(主编、编著,古吴轩出版社,2005)、《经典碑帖导学教程》(共25册)(主编、编著,古吴轩出版社,2007)、论文集《走向纯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近年来专业取向多在书法教育教学领域,13次获得由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专业比赛一等奖,有多篇论文(作品)在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现为苏州市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苏州市书法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国画院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江苏教育学院苏州学前教育分院美术教研室主任。
目录
王羲之尺牍
笔画篇
偏旁篇
结构篇
原帖选录
魏晋时期其他名家尺牍
近现代取法“二王”书风的代表书家作品
临摹示范
创作示范
后记
书摘插图
王羲之尺牍
王羲之(307—365),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其功莫大,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在楷书、行书、草书等方面均有创造性贡献,行书代表作有草稿《兰亭序》(后世所谓“天下第一行书”)和一些尺牍作品如《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孔侍中帖》《平安三帖》《行穰帖》《初月帖》《得示帖》《二谢帖》等。
从书法艺术角度上看,王羲之尺牍和他的《兰亭序》以及唐僧怀仁的《集王圣教序》相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一面主要是诸多字法的相似,这种相似当然以王氏尺牍为母本,其余所刻文字之形更多地脱胎于此。
区别之处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其一,整体格调,即意境的表达(章法意识起到明显的作用)。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一外在客观的变化万千的形象和内在情绪的自然流露。怀仁《集王圣教序》细处看来每个字都无可挑剔,但从整体来看却不很自然(这也是集字原因所致),而《丧乱帖》《奉橘帖》《频有哀祸帖》之类并非每个字都很美,但“因其体势之自然”“尽万物之隋状”“与天地之化相肖”(王虚舟),从而在章法上透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魏晋风韵。这主要也是由尺牍书法本身特点(私秘行为、信笔挥洒)所决定。当然,也正是因为尺牍这些特点和本身尺幅小,所以如果与后世大幅作品在章法上的有意识安排(有审美合理性)相比较,王羲之尺牍章法在有些地方还是显得过于平整,“他们(‘二王’)虽然在字距之间的布白安排上是无与伦比的,在每行之内的大小分布,各种态势的组合,各种黑白之间的关系,的确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行与行之间则大多数是较为整齐地排列着的,即使有一些黑线的渗透,也多属偶然。”(王继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