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40)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吴敬琏 主编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1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6145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辑《比较》开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立场,阿西莫格鲁谈到了经济学、经济学家的失职和反省。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周期的缓和误判成人类已经可以终结周期,把自由市场等同于无监管的市场,把大企业的自我监督视为理所当然,虽不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是危机的推手。他特别指出,危机时刻,经济学界在反省的同时,仍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建议,不是针对政策的细节,而是着眼于长期的远景,尤其是当前的政策对一国乃至全球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目录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经济学和来自经济学的结构性教训
09寄语
金融监管专题
重构美国证监会:财政部有更好的主意吗?
反思资本监管
前沿
谁来监督监督者
视界
新闻市场中的竞争与真相
比较之窗
重建福祉:地震后给最需要的人提供公共服务
海外特稿
领导人重要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领导人与经济增长
新书架
千恐万惧一齐来
法和经济学
价格协议和反垄断中的“本身违法原则”
书摘插图
09寄语
在阅读中求思路,在比较中取经验
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人们普遍关心和热烈讨论的议题。在这个讨论中,许多人提出了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金融危机显然是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于正在积聚的危险视而不见,即使有少数人发出确定无疑的警告,多数人也充耳不闻?这里,我只想从一个很狭窄的视角,即从阅读习惯和比较分析的角度,谈一点我的看法。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对于信息的传播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它使大众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得信息,为大众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渠道。可是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使不少人改变了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在互联网上看东西,一是比较简短,二是不能翻来覆去地琢磨,所以人们就会渐渐失去了阅读书籍甚至阅读平面媒体的习惯。上网看起来效率更高。以这样的方式阅读获得的信息量固然很大,但是筛选加工不足,只得囫囵吞枣地依赖于即时反应。由于现象和本质是有差别的,近期的结果和长期的结果又往往不同,因而理_未易明,善未易察。如果我们除了在互联网上看新闻、视频资料等,不阅读的话,就会看现象比较多,比较关注近期的问题,而不能考虑它背后的机理,不能预见,这样就会出问题。中国的古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上网和阅读两者不可偏废。
譬如,我们通过阅读文献和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发现中国经济体系目前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因为近期美国金融体系出现了危机,更重要的是在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严重扭曲的情况下,我们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式没能及时转变的结果。战后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储蓄率过低,需要用贸易逆差来加以弥补的问题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