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其他宗教 ,
作者: 吾淳著
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4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4263011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目前包括27篇独立的文章,分属于八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篇目。《宗教理论与历史一般》包括三篇文章,都是想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宗教研究的一般问题。《中国宗教的起源》的两篇文章分别是以考古材料作为依据对中国宗教的神灵崇拜和巫术崇拜的源头加以考察,并由此确定中国宗教的远古基础。在《中国宗教的成型》这一篇中包含了三篇文章。第一章《从三代到两汉:中国信仰观念的成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描述,它实际上是承接起源时期的基础而展开的。尔后的两章分别主要考察了中国宗教生活中最基本的观念“命”以及知识与思想界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角色”。《道教、佛教、儒教及民间宗教》两汉对于中国宗教的成型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它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中国宗教之基本类型与本质特征》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的一个概括。《中国宗教与巫术的关系》是中国宗教类型或精神问题的展开之一。《中国宗教与伦理的关系》是中国宗教类型与精神问题在第二个向度的展开。《作为参照的亚伯拉罕宗教系统》收录了几篇以犹太教为主的有关亚伯拉罕宗教系统的论文。
作者简介
吾淳,亦名吾敬东,祖籍浙江衢州,1955年生于上海。1992年师从冯契教授,1996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维与哲学范型研究,兼涉中国古代科学、伦理、宗教以及艺术。主要代表作有:《宗教:一种文化现象》(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中国思维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华书局,2002)、《影响古代中国发生期科学技术的若干因素》(《中国社会科学》1990)、《关于古代中国经验思维的两个问题》(《社会科学》1997)、《荀子与黑格尔伦理思想共同点之比较》(《哲学研究》2006)、《孔子论乐:精英的理想与趣味》(《孔子研究》2006)、《理解信仰问题的主要视角》(《世界宗教研究》2007)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宗教理论与历史一般
理解信仰问题的主要视角
影响信仰性质及其分层的若干基本要素
考量人类精神运动走向的几个宗教视角
第二篇 中国宗教的起源
中国神灵观念的远古源头——从出土遗存看原始中国人的神灵观念
中国巫术观念的远古源头——从出土遗存看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
第三篇 中国宗教的成型
从三代到两汉:中国信仰观念的成型
“命”中注定的中国宗教
中国信仰观念成型时期的知识与思想界
第四篇 道教、佛教、儒教及民间宗教
从道佛二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看中国社会的底层信仰——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的考察
也论儒教的历史与形态
道教、儒教与佛教异同之粗析
第五篇 中国宗教之基本类型与本质特征
思考中国宗教本质问题的若干视角
中国宗教:未曾经历革命及其归宿
中国宗教:巫术与伦理或理性的对立和共存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第六篇 中国宗教与巫术的关系
巫术与中国宗教精神
中国宗教与巫术孑遗——韦伯论中国宗教与巫术的“亲和”关系
中国宗教的功利主义特征
第七篇 中国宗教与伦理的关系
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
论中国宗教集体精神的缺失——结合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理论所作的考察
试论佛教伦理的种种困境
普遍伦理如何可能——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经验及其启示
论惩戒观念对于普遍伦理的意义——从古代诸主要宗教与文明的角度考察
第八篇 作为参照的亚伯拉罕宗教系统
论普遍必然的宗教与宗教革命
一神宗教何以可能
再论一神宗教的起源
伊甸园:一个只关犹太民族而非人类整体的故事
余论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 宗教理论与历史一般
理解信仰问题的主要视角
信仰的问题十分复杂,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完全可能对其给予不同的理解。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信仰”这一语词或概念更属于中东或即亚伯拉罕宗教系统的“专利”。本文即是对理解信仰问题的不同的视角做一个概略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扼要分析考察信仰问题的若干维度。
一、基于宗教哲学的视角:信仰与理性的区别
首先,让我们从信仰的外面隔岸观火式地来看信仰现象或问题,这样一种考察可以将信仰活动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特别是理性与知识活动区别开来。
帕斯卡尔说过:“感受到上帝的乃是人心,而非理智。而这就是信仰:上帝是人心可感受的,而非理智可感受的。”帕斯卡尔的这一界说将信仰与理智区分了开来。学术界目前在对信仰与知识或理性作区分时基本上就是采纳此类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