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读的论语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春秋)孔丘原著,刘强编译
出 版 社: 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0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4013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论语》作为我国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书中用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此书不但是妇孺皆知的国学经典,也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其内容主要宣扬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礼”、“义”。《论语》以记言为主。文字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书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
内容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孔子年轻时虽然曾做过几任小官,但平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弟子多达3000余人。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孔子是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死后被后人尊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体现于《论语》一书中,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明朝的传教士利玛窦又将它译为拉丁文,如今已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媒体评论
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梁启超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釉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余秋雨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 ——美国前总统里根
书摘插图
学而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夫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呢?剐人不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迁怒,这样坦荡雍容的胸襟又有谁能不敬其为君子呢?”
【札记】学贵养德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单纯稚真,以学为乐,重在“学”与“习”:中年时期,任重道远,求其友声,“悦”其“来”;老年时期,饱经沧桑,平和中正,宠辱不惊,“喜”与“愠”不形于色。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只是在于自己善于学习。“学而时习之”,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学无止境,人不可一日无学,也不可能一日无惑。有惑必须求得解答,释疑解惑在于学习。运用自己的学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求得进境,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这就是学习乐趣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