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白金版)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成功/激励,
作者: 汪中求 著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0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1871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发行五周年白金纪念版,细节首先是一种放弃小聪明的踏实态度。
——汪中求
把细节进行到底,推动中国社会进入精细化时代。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
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必做的功课。
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最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中国快餐拼不过麦当劳、肯德基恰恰败在我们做不好“细小事”,“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以大量怵目惊心的案例论述了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150场讲座,场场爆满,近万名网友对话,精彩纷呈……
内容简介
聪明,可以理解为正确认知世界的能力,中国人造字就是想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耳聪目明就算聪明。但如今却造就出大批的精明之人,所谓精明我以为就是急于表现聪明,争名争利、争风争气,小胜一分便自以为得逞,聊以自慰,于是就不讲求规则,不顾及规范、标准甚至底线。其实,所有人只需要迟钝一点、愚笨一点、木讷一点,就会变得高明起来,高明实际上就是善于掩饰聪明,没有必要去耍弄脑子里头隐藏着的小聪明。数百年前的“权谋”,上个世纪的“厚黑”,近十几年的“忽悠”,实在害苦了中国人,实在深深地腐蚀了这个原本很伟大的民族。中国人的聪明啊,实在常常用得不是地方!
开放的中国在学欧美,其实学欧美的技术、法制虽然都有益,但重要的是要学人家的态度,那种在中国人看来并不精明的踏实态度,是什么说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拐弯抹角,不投机取巧,不耍小聪明走捷径,不用全部的智慧去琢磨潜台词、话外音,不机关算尽地去对着政策找对策。总之,中国人其实只需要笨一点点。
有这种调整了的心态,把聪明和才智放到规律的研究、科学的探索、真善美的思考上去,细节就不再是需要强调的观念,不再是需要议论的话题。
目录
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部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改变观念着手
1.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
2.杀鸡须用牛刀
3.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4.拒绝浮躁: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5.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
6.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第二部分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细节造成的差距
1.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
2.荣华鸡为什么干不过肯德基?
3.沃尔玛成为龙头,凯玛特申请破产
4.日本汽车与美国汽车的较量
第三部分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忽视细节的代价
1.民营企业为何一再上演“大败局”
2.“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
3.“—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个部门的”
4.50亿分之一的氯霉素含量导致出口退货
5.T28手机使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
6.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
7.“忠实地”放错位宣誓重新来
第四部分用心才能看得见——细节的实质
1.王永庆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的——细节是一种创造
2.倒茶水的老头——细节是一种功力
3.加加林成为太空第一人的秘密——细节表现修养
4.GE的莎士比亚考题——细节体现艺术
5.一把椅子的问候——细节隐藏机会
6.机器停着也能赚钱——细节凝结效率
7.乔吉拉德的生日鲜花——细节产生效益
第五部分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从小事做起
1.把目光放在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身上(目标)
2.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决策)
3.企业家要有对细节无限的爱(领导)
4.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执行)
5.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管理)
6.创业很刺激,管理很平淡(效果)
第六部分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微利时代要求精细化管理
1.专业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
2.大趋势——产品利润趋向于零
3.同质化——企业经营的全球性难题
4.拼细节——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
第七部分治大国若烹小鲜——公共管理无小事
1. 安全管理无小事——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启示录
2. 重复建设问题多多——政府决策深究细节
3. 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细节见证服务品质
4. 开发区如何招商——城市竞争力引出的话题
5. 避免“文山会海”——中国改革“慢慢”式行政程序
6. “防微杜渐”——做好政府反腐工作
附录
1. 企业怎样戒烟
2. 开个经销商会30多份文件
3. 总经理必须做的事
4. 给秘书的20条提示
5. 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
6. 危机公关的7个关键细节
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历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改变观念着手
1.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
我从来都认为,现在的人智商差距愈来愈小了,对自我的认识愈来愈自信了。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另外一个极端又出现了,或正日益显现出来,那就是,人们过于相信自己,藐视一切。
的确,人不愧为高等动物。人的智商由7个基本部分组成:数字、感觉、空间、语言、记忆、归纳、表述。这得益于人有神奇的大脑。任何一位常人的大脑都优于任何一台计算机。人脑有10000亿个脑细胞,每一个细胞就像一棵树一样地复杂,而人的每一只眼睛都有13000万个光接受器,结构之精密难以想象。人的大脑有7个智力中心:语言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视觉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左半脑帮你管着语言、数学、逻辑、次序,右半脑则把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幻想管了起来。
我常常没道理地纳闷:人的大脑,就从蔬菜、水果、果仁、鱼、植物油等食物中吸收一点营养,另外加上运动使血液向大脑供氧,大脑就那么管用?后来我听一位叫卡尔西秀的心理学家说,就智商的7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的记忆,一般人只用了其记忆能力的10%。太不可思议了!
殊不知啊,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很高,我们也就不容易超越他人了。
2.18分理论
有一次,我给北京大学的学生演讲,说到一个“汪中求式”的“2.18分理论”。人的智商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从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来分,智力因素占40%的权重;在智力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比中,我们认为知识占40%的权重;知识又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书本知识占40%的权重;书本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又占40%的权重。
假设我们同意以上的权重的分配,那么,总平均85分的在校学生获得的总智商分数是:1×40%×40%×40%×40%×85≈2.18(分)。当然,我们北大的高才生不可能没有非智力因素得分,也不可能没有技能和社会知识得分。这个“2.18分”的说法只是想给高才生们一个提醒:每一个北大的学生都可能成为人才,但仅凭手头的几张分数单,就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人才,就大错特错了。
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的阅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标准播音速度听说是每分钟120字,而一般人的正常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但受过快速阅读训练的人的一般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00字。但这要经过刻苦的训练啊。先训练默读,做到不出声音不受干扰,专心致志;再训练读目录和标题,使阅读中紧紧抓住段落的核心;再训练扫描读,像摄像机一样一目十行,而不是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再训练段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几秒钟就抓住一段文字中的关键词,一次性阅读一个段落。一点一滴地强化,才可能最终突破。
曾经看曾国藩的书,曾国藩要求子女(包括儿媳妇在内)即使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布片、线头都必须有序分放。我想自有其用意。
中国的六件大事
上个世纪的最后的一些日子,各大媒体都在讨论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有一篇题为《人类历史上的100件大事》的文章,所列100件大事中,与中国有关的共9件:
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由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前者的学说核心是“仁”,后者是“道”。
成吉思汗的帝国霸业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火药的发明和改良中国发明,以后传入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世纪中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15世纪德国葛登堡改良印刷术并流传开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完成了行程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935年)。
卢沟桥事变1937年,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生活中最重大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
战后世界人口空前增长至今已近60亿,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自然环境恶化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保持生态平衡成了最重要的课题。
这9件中,真正完全因中国人而起的大事只有6件。当然,我不敢说除了以上6件,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小事,但从某个角度看,至少可以认为,大事总是少的。
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身边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如果力不及所负,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在此前出版的《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中,我曾提到在一家涂料企业戒烟的案例。如果,作为老总下一个指令,全公司自×月×日起严禁吸烟,违者罚款××元,似乎也很容易;但实际上,企业有1/3的烟民(包括老板在内),还有300位常来常往的客户一大半是老烟枪,一个通令能马上解决问题吗?不行啊,要耐心细致地处理,才能“软着陆”。(见附录1:企业怎样戒烟)
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遨游宇宙,绕行地球,每一个人都能想象得出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任何一个人,从18~60岁,每一天徒步半个小时,就可以绕行地球一周,则几乎极少有人认真琢磨过。
我在新华网与网友对话时,许多人提出:孙中山先生虽然讲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可是不当大官怎么做大事呢?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好好向已故总理周恩来先生学习。
周恩来位居总理之职,官不可谓不大,而他强调的却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他一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许”的做法和言语。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恩来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总理正是以他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同样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尊敬。尼克松说:“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人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虽然亲自照料每棵树,也能够看到森林。”尼克松回忆道:“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看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我们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的路上的积雪。”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周恩来先生重视细节的作风,希望能够对我们改变观念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朋友以为做了大官才能做大事,或者只想做大事,最终肯定是成不了大事的,反而连小事也做不好。有人以为官越大越好当——讲稿有人写,出行有人安排,生活有人照料,发号施令就是了,小事是村长们应该干的。我看这种人即使当了大官,也干不好,当不长。
2.杀鸡须用牛刀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张瑞敏入主海尔后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管理,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沃尔玛更是全球闻名。在全球各零售企业不断下滑、日本八佰伴等强势企业纷纷落马的时期,沃尔玛却越战越勇,一路领先。2007年7月11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公司以3511.39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跃居榜首。我们看到了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
沃尔玛在全球十个国家开设了超过5000家商场,员工总数160多万,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国、韩国、德国和英国。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近一亿四千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