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细说论语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傅佩荣 著
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42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4263006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及活泼强劲的生机。 孔子过人的智慧与识见,使无数人得到启迪,但他那蕴藏在道理背后的哲学,却未必容易明白。傅佩荣在本书中,即设法由吉光片羽所闪耀的智慧,试图寻思建构一套完整系统。从基本核心问题“人性是什么”逐渐开展“生到死”、“潜能到实现”、“求知到行动”、“抉择到价值”、“命运到苦乐”,由此去诠释孔子的整体思想。
内容简介
《论语》的具体内容有二十篇,按顺序是:《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二十篇共五百一十一章,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四等:第一等是孔子的话,第二等是孔子与第一流学生的对,第三等是孔子与第二流以下学生的对话,第四等是学生发表的言论。
孔子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四科,一般称为“四科十哲”。“四科”的具体分类为:德行科,代表人物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代表人物是宰我、子贡;政事科,代表人物是冉有、子路;文学(文献)科,代表人物是子游、子夏。第一流学生包括德行科和言语科;第二流学生包括政事科和文学科。
让我们一同进入《论语》的世界,与孔子为伍,探讨人生的不凡境界。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目录
前言 超越时空,了解孔子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书摘插图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假字,同“悦”,下文仅列字)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古代的“子”字放在名字之后,是对老师、长者的尊称,就好像称呼“您”一样,譬如:孔子、老子、荀子等;但子贡、子张、子游、子夏等人,就纯粹是名字而已。《论语》中出现的“子曰”,专指孔子说的话,译文直接翻成“孔子说”,比较清楚。
全方位的学习与成长
何谓“学而时习之”?一般译为“学了以后时常练习”,但是“时”字在古代不作“时常”解,而是指适当的时机,好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样。“不亦说乎”的“说”字,同“悦”字,是指发自内在的高兴。
就“学”的内容而言,通常是指五经: 《诗》、 《书》、 《礼》、《乐》、《易》,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根据孔子的思想来说,这应该是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