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害怕亚当·斯密?

分類: 图书,经济,各流派经济学说,
作者: (美)多尔蒂著;葛扬,林乐芬译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7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50525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本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总编写作的书,是一本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又立足当代现实的非常有趣的读物。该书具有很好的现实与历史的契合点。该书以现实的“问题意识”为主线展开全书的逻辑的,同时又在各章的论述中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紧密联系,可谓源于现实又不离理论。该书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无论在语言风格还是在内容安排上,都力图体现其通俗性,然而在朴实而又风趣的语言的背后作者试图揭示深刻的经济学思想。
内容简介
真是匪夷所思,试想亚当斯密——一个死了两个世纪的古怪的家伙——他的精神竟然仍在继续发挥着或大或小的影响,甚至超越了这个电子化的现代世界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科技思想……
因此,亚当斯密不能被遗忘!他的一生仅两部巨著,但却被公认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定者,甚至今天的人们仍生活在斯密所阐述的时代里。
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了两百多年,人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斯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否真正遵循了斯密市场经济思想的真谛?未必!
目录
学者
使用说明
警告
小小的团队
醍醐灌顶
灵魂的幸存者
屠龙者
死而复生的孩子
厨房调味师
论蛋者
城郊旅行用品商
尾声:随波逐流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媒体评论
多尔蒂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真正坚持了亚当•斯密最初的道德理想,那么恐怕只有无知的幼儿才会害怕他。——达林•麦克马洪,《华尔街日报》多尔蒂向我们揭示了斯密之后的历代经济学家是如何从斯密那里汲取他们喜欢的东西,却把有价值的见解束之高阁的。今天的经济学家终于开始“自省”,为的是更好地理解复杂文明社会的本质,而这个文明社会正是我们经济体系的根基。——大卫•沃什,《经济学原理》阅读这本书仿佛是在咖啡店里与一位魅力四射的经济学狂热爱好者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他坚信经济学很重要——确实如此。多尔蒂先生抑制不住自己的;中动,提出了种种引人入胜的见解,使我们得以更好地解释了市场经济的运作原理。——克里斯托弗•法雷尔,《商业周刊》这是一次畅游历史经济思想的愉快旅程,它从亚当•斯密的思想出发,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罗默等等伟大的经济学家被作者一一描绘于其中。这本书可以吸引到任何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切顿•帕里克,《资本理念》
书摘插图
学者
我成年以后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从事经济学著作的编辑工作。我不是一名经济学家,也没有在电视上扮演过这一角色,但我知道这个行业中的一些秘密。实际上,其中的一个较大的秘密还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些思考是有关各种观念的,而这些观念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个有益目标服务的方式——我在几年前可能不会预见到这些方式。这一秘密存在于哲学家亚当•斯密隐藏的身份中,我在作为一名经济学编辑的学习过程中很幸运地发现了他的这一身份。
循环游戏
就像很多和我同样是在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一样,我是家里第一代去念大学的。大学意味着很多东西——贫穷、连鬓须、半熟的意大利式面条——除此之外,还有第一次对经济学的接触。1968—1969学年,度过了学习经济学原理的艰难而沉闷的两个学期,我熬过来了。除了那些差不多的曲线、GNP、价格紧缩、乘数效应,其他的诸如世界奇迹之类,我几乎就是左耳进右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