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周盈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73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30988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务员报考人数的急剧增加,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都大幅度提升了试题的难度,以便真正实现择优录用的目的。这对广大应试者的复习备考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参考辅导用书却沿袭往年的命题思路进行编写,给应试者以很大的误导,影响了应试者复习思考的效率以及考试的成功率。感于此种现状,中国铁道出版社总结11年来出版公务员考试教材的成功经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一批从事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理论研究的学者,以及一批致力于公务员录用考试实践的专家,从考试能力人手,精心组织编写了这套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捕捉考点、重点突出、把握时政、紧贴最新考试大纲的适合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全国统编教材,共分10个分册。
本套教材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具有“全、准、新、真、透、实”等六大特点。
全: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央和地方录用公务员考试的全部内容与范围,从理论到实务,做了全方位的系统指导,旨在帮助应试者准确地掌握考试的相关知识,迅速地捕捉考试要点,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科学的复习方法。
准:从录用公务员考试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应试者应试能力为落脚点,有效地帮助应试者深度探究最新的命题规律与趋势,以实战为主线,结合编撰者多年来命题、审题、评卷和考前辅导的丰富经验,点拨解题关键,警示解题误区。
新:在内容的编写上力求选择最新资料,结合历年考试的真题,对最新命题的热点内容进行了重点阐述,对所有题型和考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命制了相关试题,以前瞻性模拟实战预测,查漏补缺快速提升应试能力。
真:在采撷中央和地方历年试题精华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最新命题的重点和趋势,无论是题型透析,还是考前的深度训练,均以最新、最典型的真题为模板,让应试者通过反复演练真题,领悟试题真谛,洞悉命题规律。
透:参加编写工作的各位专家学者,均以快速提高应试者成绩为己任,秉承对应试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将大量的第一手最新资料融入书中,更倾注了他们在复习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思路和增强备考效率等方面的最新心得。
实:详尽阐述了中央和地方录用公务员考试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言简意赅透析了历年考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思路,举一反三突出题型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查漏补缺精准预测考试命题的要点和趋势。
《申论》一书作为“申论”考试科目的辅导教材,严格以最新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为编写依据,遵循最新的命题趋势与规律,采用理论讲解、真题评析、全真模拟、热点专题“四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帮助应试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以及灵活性强、容易失分的试题进行应试训练,深受广大应试者青睐。其特点是:
目录
致读者
考前必备
第一章申论概述
第一节申论
第二节申论的测评要素
第三节申论试题的特点与结构
第四节申论测试的常用文体
第五节申论应试基本环节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申论命题规律及趋势
第七节2008—2009年地方考情分析
第二章2010年申论备考策略
第一节申论备考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节申论应试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2009年全国“两会”特别关注
关注一:200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关注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三:2009年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
第四章2010年申论考试社会热点问题
热点一: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
热点二: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问题
热点三:权威专家解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热点四: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问题
热点五: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热点六:聚焦“家电下乡”政策
热点七:直击“商品过度包装”现象
热点八:看“网民网络议政”现象
第五章申论应试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审读材料
第二节概括材料
第三节提出方案
第四节进行论证
第六章申论之中央历年真题及专家评析
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第七章申论之地方真题及专家评析
2008年浙江省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题
2008年浙江省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统一考试申论试题
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统一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8年安徽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2008年安徽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8年江苏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8年江苏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8年江西省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题
2008年江西省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7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考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7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考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7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B类)试题
2007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B类)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6年云南省州(市)、县、乡机关考试录用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6年云南省州(市)、县、乡机关考试录用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申论试题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2006年吉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题
2006年吉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答卷及专家评析
书摘插图
第一章申论概述
第一节申论
一、申论的含义
申论,词义源自孔子的“申而论之”。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指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2000年之前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对应试者写作能力的考查方式是要求应试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写一段公文。该项内容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为了加强对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写作能力的考查,从2000年开始,写作能力的考查改为申论,这样,申论就成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独立科目,相关内容的分值也大幅增加。2002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分为A、B两类,B类考试不考查申论内容,但参加该类考试的人数较少。2005年,考试又分为一、二两类,2006年的一、二类考试也都要求考查申论内容。2007年申论考试使用一份试卷,在申论要求处指明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考生各答哪些题。2009年和2008年申论考试都采用了和2007年相同的模式,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考生分类作答。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申论已经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继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改革之后,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录用公务员时,也相继将“写作”科目调整为“申论”,其地位不容忽视。
有些人认为,申论命题非常灵活,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能力,因而不必做太多的复习准备,只要“脑子里有内容”,考试过程中自然挥洒自如,考试成绩也一定会令人满意。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受到考试目的和考试方式的限制,各种规范化统一考试的命题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考生在考前仔细研究申论命题,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针对申论要求有重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是大有裨益的。
二、申论测试的要求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为此所撰写的论文,称之为“策论”。申论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应试文体,适当地借鉴了“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和“申论”都是选拔人才的方法,都要求考生具备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提出的对策(方案)都要有可行性。但“申论”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考生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与传统的作文考试相比,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作文的基本方面。但它的功能,又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大相同。以往的命题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展开写作,侧重于考核考生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考生的答卷只能反映其“纸上谈兵”的能力,难以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申论测试不仅可以考核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其难度大于命题作文。“申论”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空话,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要求分析、解决问题要透彻、全面、精辟、清晰,因此也更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下面我们来举几个有关公务员职位要求的例子。
2009年全国人大机关民族委员会的一个职位要求:对交付的自治区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补充规定等,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2009年中央统战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处的一个职位要求:负责起草重要文稿,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台情研究、会史研究。
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一个职位要求:承办、受理信访事项;协调、督促“两会”提案、建议的办理工作;从事社区教育、职工教育、行业企业培训方面的政策研究、文件起草等工作。
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的一个职位资格条件:经济学类,研究生(硕士)及以上,有新闻学专业背景优先;英语六级通过,或英语六级425分以上。
从以上所列举的职位要求来看,熟悉党的基本理论,起草、审核、修改法规,调查研究,收集信息,独立研究和较强的文字能力等,均是对考生的普遍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总的目的自然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具体落实到对人的素质的审评,则是检测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能力;检测其运用相关哲学理论、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其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二节申论的测评要素
申论不同于传统的文书写作,也不同于一般论文,主要考查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基础。申论考试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因此申论所要考查的能力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到考试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之中,是对考生的知识面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概括加工能力、研究能力、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律常识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首要要求的基本能力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顺利阅读文字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认读语言的能力
认读语言的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的单字、词语、句子的认识能力。它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的最起码要求。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即视觉范围的大小;二是认读的准确度,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错读、错写的字以及对同义、反义词的辨析等,同时注意在认读时避免增字、减字、重字。读得准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等。
(二)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衡量阅读能力最主要的因素。
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整个理解过程是从对语言形式到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从对部分的理解到对整体的理解,继而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进行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字词句人手,经过判断和推理,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三)评价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把握和评价能力,包括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写作风格等进行评价,就是能从评价的角度进行阅读。
(四)应用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指通过阅读后,将获取的种种信息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的最大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活动,需要掌握精读、速读、浏览、质疑、比较等方法,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五)一定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文字量。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字信息浩如烟海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的内容急剧增加,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与之相适应。阅读速度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申论考试有时间的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即用大约40分钟的时间阅读4000字~5000字的文字材料。2006年阅读量为8000多字,2007年阅读量为7000多字,2008年阅读量为6000多字,2009年阅读量为6700多字。所以阅读速度也是申论所要考查的能力之一。
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是相同的,只是更侧重加工分析方面的能力。就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这样反反复复的思考。阅读理解能力强,是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阅读理解能力强,还表现在善于处理各类材料,也就是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区分是同类问题还是不同类问题,是同一层面上的问题还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善于区分主次、轻重、缓急;善于发现同中之异,也善于捕捉异中之同;善于发展、辩证地看问题,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研究问题,既善于一分为二,又善于适当地合二为一。
二、综合分析能力
(一)分析理解能力
一般来说,分析是以具体材料和事实为基础的,是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由于所分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常常需要借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限于篇幅,此处我们不再赘述。分析与理解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从思维学意义上说,分析与理解能力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意义重大,它可以使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面对申论资料,我们需要完成的分析与理解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二是分析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在实际应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定材料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包含的意思可能是多层次的,反映的观点可能差别甚大,这就需要考生抓住主要矛盾,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根据给定材料包含的特殊环境、特定条件进行理解、分析、综合。
(2)要充分考虑材料包含的两极,避免片面性、绝对化。给定材料反映的论点可能带有明显的侧重性,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个侧重面,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反、相对的另一侧重面,以免走极端。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在回答本部分概括内容时需要涵盖不同方面,而且对于后面的提出对策部分,尤其是议论部分,都有基础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