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针灸 推拿,
作者: 王英华编著
出 版 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20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7463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脏腑点穴按摩疗法不是个人的财富,它是传统的医学精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产。从事脏腑点穴按摩疗法也是一种缘分,每一个掌握它的人都应该用毕生的精力研究和发扬,努力使脏腑点穴按摩疗法在祖国“绿色疗法”宝库中不断崛起,使脏腑点穴按摩疗法学科再发展再前进,使这门独特“绿色疗法”为人民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脏腑点穴按摩疗法,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治病的技术和方法,而是成为一种同时具有养生、保健、治病三重功效,并蕴涵古老医学精华的中医文化,每一个掌握这个技术、这种文化的人,都应该感到庆幸和自豪,但是在污染严重,气候和环境已经和古代有巨大差异的今天,我们不能继续躺在古人的癖护下,沾沾自喜,有些方法就要做些变动,医者,易也,什么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接过“传统”这个宝贝同时,就已经接受了一种使命,一种努力进取,精心钻研,为脏腑点穴按摩疗法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而奋斗终生的崇高使命。
中医施治,讲究“下治病、中治命、上治性”,为了使中医的按摩疗法达到上工之医的境界,王英华先生在多年临床、教学的基础上,把脏腑点穴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并重新增减组合原来的手法,经反复临床实践,终于在2006年整理出了一套手法简单,效果显著,以御病为主,治养结合,上可益寿延生,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疾的按摩方法——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本书则向你介绍了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有关知识。
作者简介
王英华,脏腑点穴推拿按摩法埋没在民间,技术精髓为少数人所掌握,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王英华先生自幼随师学习脏腑点穴推拿按摩之法,刻苦钻研,立志将这一绝学发扬光大,造福人民。他于2000年面向社会推广脏腑点穴,2004年在脏腑点穴的基础上整理出的“脏腑六经点穴法”,不但很快使读者朋友能洞悉脏腑的奥秘,而且发现疾病的本质,探究治病的根本。本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应用临床短短几年已经成为全国各个无药疗法中心的重点项目。 中医施治,讲究“下治病、中治命、上治性”,为了使中医的按摩疗法达到上工之医的境界,王英华先生在多年临床、教学的基础上,把脏腑点穴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并重新增减组合原来的手法,经反复临床实践,终于在2006年整理出了一套手法简单,效果显著,以御病为主,治养结合,上可益寿延生,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疾的按摩方法——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
目录
第一章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简介
第一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由来
第二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养生保健祛病
一、脏腑机能调整按摩与养生
二、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保健
三、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祛病
四、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儿童智力的开发
五、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美容
六、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老年人养生
七、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亚健康
八、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与考前综合征
第三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特点
第二章 面诊论述
第一节 观面色诊病法
第二节 观面容诊病法
第三节 观舌苔诊病法
第四节 观人中诊病法
第五节 观口唇诊病法
第六节 观鼻子诊病法
第七节 观额诊病法
第八节 腹诊
第三章 气血论述
第四章 脏腑功能论述
第一节 论脏腑病症
第二节 五脏与五行
第三节 心脏解说
第四节 脾脏解说
第五节 肺脏解说
第六节 肾脏解说
第七节 肝脏解说
第八节 三焦解说
第九节 胆腑解说
第十节 胃腑解说
第十一节 小肠解说
第十二节 大肠解说
第十三节 膀胱解说
第五章 经络论述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六章 养生篇
第一节 灵剑子导引法
第二节 延年九转法
第七章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相关穴位
第二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基础手法
第三节 颅压、胸压和腹压调整法
第四节 脏腑机能凋整按摩法的局部操作手法
一、头部操作手法
二、颈部操作手法
三、上肢操作手法
四、腰背部操作手法
五、胸腹部操作手法
六、下肢操作手法
第五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组合操作手法
一、安神定志术
二、强心安神法
三、清肺宽胸法
四、舒肝理气法
五、清胃健脾法
六、调补肾阳法
七、推腹清脏法
第六节 脏腑机能调整套路操作法
一、温通四肢法
二、推背升阳法
三、调理任脉法
四、点通三阴三阳法
五、头部调理法
六、胸腹部推按法
七、常见病按摩法
第七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操作中气通的表现
第八节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九节 绝症的判断方法
第十节 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八章 专病调整
第一节 抑郁症调整
第二节 失眠调整
第三节 肥胖调整
第四节 胃病调整
第五节 梅咳气调整
第六节 慢性肝炎调整
第七节 水肿调整
第八节 腹水调整
第九节 肝硬化腹水调整
第十节 哮喘调整
第十一节 腹泻调整
第十二节 高血压调整
第十三节 冠心病调整
第十四节 甲亢调整
第十五节 中风调整
第十六节 偏瘫调整
第十七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调整
第十八节 强直性脊柱炎调整
第十九节 慢性肾炎调整
第二十节 胆结石调整
第二十一节 胆囊炎调整
第二十二节 呃逆调整
第二十三节 便秘调整
第二十四节 阳痿调整
第二十五节 慢性前列腺炎调整
第二十六节 前列腺肥大调整
第二十七节 结胸调整
第二十八节 消渴调整
第二十九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调整
第三十节 尿毒症调整
第三十一节 痛经调整
第三十二节 盆腔炎调整
第三十三节 闭经调整
第三十四节 不孕症调整
第三十五节 绝经前后诸症调整
第三十六节 精神病调整
第三十七节 癫痫调整
第三十八节 椎间盘突出症调整
第三十九节 坐骨神经痛调整
第四十节 骨质增生调整
第四十一节 腰椎骨质增生调整
第四十二节 颈椎病调整
第四十三节 肩周炎调整
第四十四节 小儿疳积调整
第四十五节 失明调整
第四十六节 腹胀调整
学员反馈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简介
中医疗法的具体方法众多,然究其根本大致可分针灸、按摩和方剂三大类,所依据的原则主要为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天人相应时空观念。三者互为补充,但不能相互代替,推拿按摩是我国人民最早的医疗手段之一,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说明在中国古代,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可惜现在已经失传。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隋唐时期,已有按摩专科,并有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务名称,可见当时按摩已颇盛行。尤其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孙氏此论,既是对唐代以前养生学的继承,又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到了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胃肠微痛,呻吟问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轻便。清代在推拿方面发展的特点,是对小儿推拿的著作较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手法简便易行,在民间流传甚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