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理论/欣赏,
作者: 姚恒璐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561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5356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依照音乐历史中音乐风格发展的脉络进行技法归类,联系到风格与技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力求使学习者能够从音乐的谱面到听觉,去识别和记忆音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音乐风格和写作技法。本教材的写作特点是遵循技术理论相互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设置的:单一节奏和旋律、双重线条(复调)、三声部以上的声部运动(和声)、音乐的结构规律、配器知识、近现代音乐风格等方面层层剥离,逐渐明朗。本书同传统技术理论教材相区别的是,改变了许多讲授方式、顺序,这是为了突出重点、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力争做到既节约了授课时间又加深了难点重点的学习。所以,教师应当首先领会课程内容安排的实际意义和授课方式目的所在。
内容简介
《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属于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作曲技术理论的基础必修课。它针对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史美论等专业的特性,采用综合分析课取代原来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教学,将作曲技术理论的各类课程内容融入到对具体音乐作品的分析当中。本课程以音乐作品的技法现象为依据、以作品的风格发展为线索,选取各种风格技法方面的典型作品,力求做到所接触的作品技法、风格涵盖面宽,达到拓宽其艺术视野的目的。
“音乐技法”是指构成音乐作品的各种要素及其相应的作曲技术理论,“综合分析”是指学习音乐作品时所应采用的分析观念。教材采用局部写作、以分析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贴近于一般普修音乐的学习者认识音乐作品的接受心理和认识途径。此教材的独特之处在于“综合”二字,将以往作曲技术课程的“四大件”在音乐技法方面综合;分析方法的综合,不仅分析作品的旋律、和声、曲式,更要分析音乐作品展开的逻辑与整体结构的关系。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分学科的基础上,没有各个学科的扎实基础,就谈不到融会贯通。本书依据学习的终极目的,将教学的内容、排序重新设计,打破各个学科门类互不交融的教学模式,明确加强、舍弃的意图,明确新的教学方法的意义、施教方式以及综合分析所能够带给学生的认识能力。
作者简介
姚恒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学位,连续四年获英国政府奖学金,1990。年获得该院作曲专业音乐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该院作曲专业第一位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8月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开设“作曲”、“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课并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 主要音乐作品有室内乐《七重奏》、第一交响曲《升华》(七乐章)、管弦乐《虹》、大提琴与钢琴《阳关三叠》、《追忆》(为大提琴与7位演奏者而作)、六重奏《山曲》、弹拔乐合奏《一枝花》、钢琴组曲《琴韵拾遗》、双钢琴《双磬》等50余首(部)。
目录
第一章 音乐作品的材料与结构
第一节 旋律、节奏的概念及意义
一、旋律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节奏的作用
第二节 三种思维——音高组织的形成规律
一、音阶思维
二、音程思维
三、音列思维
第三节 音乐作品的材料及其变形思维
一、主题的意义
二、主题材料的基本展开手法
第四节 音乐结构分析的基础知识
一、曲式结构分析的构成原则
二、音乐作品最小的陈述单位——部曲式
第二章 音乐作品中的横向线形分析
第一节 二声部对比复调的规范与要点
一、纵向和声音程的运用
二、对比的技术要素
三、二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之一
四、二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之二
第二节 二声部模仿复调的规范与要点
一、局部模仿、卡农式模仿、严格模仿
二、变化模仿
三、二声部复对位模仿复调形式
第三节 三声部的复调形式
一、三声部对比复凋
二、三声部模仿复调
第三章 音乐作品中的纵向和声分析
第一节 和弦及四部和声的基本规则
一、三和弦
二、七和弦以及其他高叠和弦
三、大、小调式中的和弦及其和弦功能
四、关于四部和声
五、和弦的连接法
六、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不良进行”
第二节 原位正三和弦的和声配置与和弦外音
一、分析旋律
二、选配和弦
三、完成低音
四、填写内声部
五、和弦外音
第三节 音乐织体
一、音乐织体的构成及形态特征
二、和声层常见的织体形态
三、关于低音声部
第四节 和声语汇
一、和声基本语汇
二、终止语汇
三、属七和弦的应用
四、经过四六和弦与辅助四六和弦
五、副三和弦对基本语汇的扩充
六、和声语汇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第四章 音乐作品中的三部性结构原则
第一节 再现——三部性的结构模式及相关曲式
一、再现——三部性结构的重要意义
二、单三部曲式
三、复三部曲式
四、单二部曲式
第二节 回旋曲式
一、基本概念
二、实例分析
三、回旋曲式的分析要点
四、回旋曲式、复三部曲式的辨异
第五章 乐器的基本知识与性能
第一节 弦乐器
一、弦乐器的记谱、定弦与音域
二、各弦音色及力度特性
三、弦乐器的演奏技术
第二节 木管乐器
一、木管乐器的记谱、音域、各音区音色及力度特性
二、木管乐器的演奏技术
第三节 铜管乐器
一、铜管乐器的记谱、音域、各音区音色及力度特性
二、铜管乐器的演奏技术
第四节 打击乐器
一、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第五节 拨弦乐器及键盘乐器
一、竖琴
二、钢琴
三、钢片琴
第六章 线性写作的应用
第一节 认识复调的体裁
一、卡农曲与创意曲
二、赋格之——一赋格的主题及呈示部
三、赋格之二——赋格的中部、再现部及整体结构分析
第二节 线性写作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意义
一、复调音乐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二、复调音乐对音乐展开的意义
第七章 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关系
第一节 离调
一、概述
二、副属和弦
三、副下属和弦
第二节 转调
一、离调、转调、移调、换调
二、调性关系
三、共同和弦转调方法及分析
第三节 完整作品的调性布局
一、单一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二、单二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三、单三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四、其他单曲式的调性布局
五、回旋曲式的调性布局
六、变奏曲式的调性布局
七、复三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八、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
九、附属结构的调性问题
第八章 音乐作品中的中、大型曲式结构
第一节 变奏曲式
一、基本概念
二、变奏曲式的种类
三、变奏曲式的分析要点
第二节 奏鸣曲式及其变体
一、基本概念
二、奏鸣曲式的各个部分
三、奏鸣曲式的变体
四、回旋奏鸣曲式
五、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的辨异
第三节 套曲结构
一、基本概念
二、器乐套曲
三、声乐套曲
第九章 总谱的构成与分析方法
第一节 管弦乐队的组织形式与总谱排列方式
一、管弦乐队中乐器的分类
二、管弦乐队的编制
三、管弦乐队的舞台排列位置及总谱排列格式
第二节 钢琴谱与总谱的关系以及移调乐器
一、钢琴谱与室内乐、管弦乐总谱的关系
二、管弦乐总谱中移调乐器与多种谱号的阅读
第三节 总谱中的多声部织体
一、主调音乐织体
二、主调音乐织体中的音型化因素
三、复调音乐织体
第四节 各种乐器组合的配器分析
一、弦乐器的配器分析
二、木管乐器与弦乐器结合的配器分析
三、多乐器组结合的配器分析
第十章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认知
第一节 音高体系的变革——三种音高思维的观念
一、音阶思维
二、音列思维
三、音程思维
第二节 调性形态的多样性
一、双调性与多调性
二、泛调性
第三节 非调性的音乐作品
一、十二音序列
二、音级集合
三、自由无调性
第十一章 综合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小型作品的分析
第二节 中、大型钢琴作品的分析
第三节 室内乐与乐队作品总谱的分析
一、室内乐编制的作品分析
二、管弦乐队的作品分析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音乐作品的材料与结构
某一种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完善都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它通过特定的音乐技法现象来展示自身的特性。而无论哪一种技法现象,又是通过对具体的音乐材料个性化的组织体现出来的。音乐材料的构成从微观上来说包括种种音乐表现参数:音高、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调式、调性、速度、表演方式等。通过对音乐作品音高材料的分析,揭示出其对音乐的发展起到的影响和作用,继而扩展到宏观的音乐结构方面,从整体上把握对音乐风格的理解。我们所学习的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课程其实都是围绕着音乐材料的现象对音乐进行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解释和剖析。虽然以往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彼此独立、各自分开、循序渐进的,但是在分析和创作实践中必然将其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托、彼此介入、紧密融合,共同作用于音乐作品。本章从音高材料入手,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构成材料,以及音乐音高材料与基本音乐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对于建立分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
第一节旋律、节奏的概念及意义
【本节要点】
1.了解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基本表现手段的定义及一般特征;
2.在分析实践中识别旋律、节奏等基本表现手段,认识到作为发展音乐的基本材料,它们在全曲中的地位和意义。
乐音体系中的音乐,无论是哪一种风格,其音乐语言的构成都包含了多个“基本表现手段”。具体包括: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和声、音区、音质音色、音强(力度)、织体、演唱演奏法等方面。
其中最基本的四个要素是:音的高低(旋律)、音的长短(节奏)、音的力度(强弱)、音质音色(色彩)。在音乐的表达中,各个基本要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基本材料,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能够变换、组织出不同的风格体系,使得音乐世界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分析作品时,要先从这些基本要素入手,挖掘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才能顺着这些线索的指示,进入到对作品的深层剖析和理解中。
如果分析时仅仅停留在对音乐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它们上升到更广阔的层面上,形成所谓的“整体性表现手段”。这就需要由表及里,从逻辑上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包括:主题的发展状况、多声部线条的组织、作品的曲式结构、配器的设计手法等。目的是使音乐作品分析达到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和统一。
本节重点探讨的是音的高低(旋律)、音的长短(节奏)在音乐表达中的意义,属于基本表现手段范畴。关于整体表现手段的内容将由和声、复调、配器、作品分析课程来综合学习予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