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认定标准研究

分類: 图书,法律,民法,知识产权,
作者: 魏森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7026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商标权保护的正当性、商标侵权中的主观过错、混淆、淡化、平行进口与商标侵权,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商标侵权抗辨等七个方面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魏森,男,1963年生,湖北洪湖人,法学博士。1991年硕士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2007年博士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1年-199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任审判员,主要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02年-2003年受富布莱特项目资助,在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研修美国知识产权法和侵权法。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和知识产权法。
目录
第一章 商标权保护的正当性
第一节 有关商标权保护的争论
第二节 商标权保护的法哲学依据
一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
二 卢梭和康德的社会公意论
三 黑格尔的自由意志论
四 小结
第三节 商标权保护的现实意义
一 保护消费者利益
二 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
第二章 商标侵权中的主观过错
第一节 过错在商标侵权行为构成中的地位
第二节 商标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三章 混淆
第一节 混淆的主体、对象和时间
一 混淆的主体
二 混淆的对象
三 混淆的时间
第二节商标近似
一 商标的显著部分
二 商标的音、形、义
三 商标的实际使用方式与背景
四 商标近似与混淆认定的关系
第三节 商品类似
第四节 影响混淆认定的其他因素
一 在先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二 商标的使用时间
第五节 联想与混淆的关系
第四章 淡化
第一节 商标淡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 淡化概念的界定
二 反淡化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 淡化理论的正当性
第二节 反淡化法的保护对象
一 保护对象的范围
二 驰名商标及其认定
三 商标的驰名程度
四 商标的显著性程度和近似的判断
第三节 商标淡化行为
一 淡化行为发生的领域
二 淡化的行为类型
三 淡化行为的构成
第四节 中国的反淡化立法
一 中国在商标淡化领域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二 立法思路
三 建议条文
第五章 平行进口与商标侵权
第一节 平行进口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 平行进口的典型形式及特点
二 平行进口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第二节 欧美有关平行进口的立法与实践
一 欧盟的立法与实践
二美国的立法与实践
第三节 中国的选择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
第一节 与域名有关的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第二节 与链接有关的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第三节 与元标记有关的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第四节 网络交易中的商标侵权
第七章 商标侵权抗辩
第一节 商标权无效
一 原告的商标缺乏显著性
二 原告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三 原告的商标本身具有功能性
第二节 合理使用
一描 述性使用
二 指示性使用
三 比较性使用
四 非商业性使用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商标权保护的正当性
第一节有关商标权保护的争论
当代知识产权制度给人的印象是,商标权的保护是理所当然的,对此不应存有任何疑问。但客观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商标及商标权应否受到保护或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中,争论始终存在。早在1742年的布兰查德诉希尔(Blan-chard v.Hill)案中,英国的哈德维克(Hardwicke)法官就因担心保护了商标所有人的垄断权而拒绝签发禁令。在该案中,原告在其扑克牌上使用的戳记获得了英王查理的特许,被告在其扑克牌上也使用了这种戳记。哈德维克法官拒绝了原告要求禁止被告使用这种戳记的请求,并称这种特许是早期君主时代“常见的垄断之一”。
有关商标保护的不同观点和理论争论在美国展现得尤其充分。一般认为,理论界对商标权保护的负面评价主要来自美国的“哈佛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