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伦的痛苦纠缠-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意蕴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马小朝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349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06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审美意蕴在文化发生学意义上的“形同神异”表现,概括性地说明:西方悲剧精神旨在从更形而上、更遥远的历史允诺出发,昭示历史与人伦的二律背反,并寄寓历史进步中失落的人伦情感,悲剧运势充溢着无可奈何的命运感,悲剧人物常有尖锐的内心冲突,故而悲得深沉久远。由此,西方悲剧可以称为广义上的命运悲剧。中国悲剧精神旨在从更现世、更功用的伦理理想出发,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伦理受害,并讴歌美妙的道德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态度,悲剧运势贯穿着抑恶扬善的道德责任感,悲剧人物常有坚定的殉道精神,故而悲得坚决彻底。由此,中国悲剧可以称为广义上的英雄悲剧。
作者简介
马小朝,男,祖籍山西侯马。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都江堰。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世界文学、西方文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术研究重点是从理论上探讨西方历史文化实践活动对西方人的审美文化心理、人文艺术精神、文学艺术创作的发生学影响。发表论文数十余篇,撰写专著《宙斯的霹雳与基督的十字架——希腊神话和对西方文学的发生学意义》(上海学林出版社)、《荒原上有诗人在高声喊叫——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目录
绪论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
第一章 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要素
一 中西悲剧精神的命运观
二 中西悲剧精神的英雄主义
三 中西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或性格矛盾
四 中西悲剧精神的社会现实批判
第二章 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本质
一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本质:历史反思
二 中国悲剧精神的审美本质:伦理批判
第三章 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
一 命运制约与人为谬误
二 内在延宕与外在阻隔
第四章 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风格
一 撼人心魄的怜悯恐惧与催人泪下的悲伤哀怨
二 “卡塔西斯”的心灵自由与天理昭彰的情感释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要素
纵观中西方文学史上体现其悲剧精神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悲剧精神审美意蕴的“形同”表现,可以归纳为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命运观、英雄主义、内心冲突或性格矛盾、社会现实批判。
一 中西悲剧精神的命运观
什么是命运?命运的文化蕴藉和历史内涵是什么?不管中西方的悲剧作家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悲剧创作中提出过命运问题。命运终归是中西悲剧精神研究不应回避、同时也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审美要素。朱光潜先生说:“命运观念对悲剧的创作与欣赏都很重要。”美国文艺理论家柯列根也说:“悲剧人生观首先就是肯定人们逃不脱命运规定的无可避免的劫难,这个事实就是一切悲剧作品的源泉。”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布拉德雷说:“命运的确显现为悲剧世界里的最终力量,命运具有最终力量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