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证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学静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1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57147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是建立这一制度体系的难点之一。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长期目标的需要。
本著作紧紧结合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从理论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更从实践角度对于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一些建议已在前期的成果发表中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肯定,具有实践价值。
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
上编是宏观理论综合篇,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农民工这一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及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描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第三章对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比较评估;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和基本思路。
中编是社会保障分项篇,包括六章内容。从第五章到第十章分别论述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各具体社会保障项目的制度建设问题。
下编是实证调查资料篇,包括四个附录,分别是北京市农民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农民工个案访谈录、雇主个案访谈录、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调查问卷。
本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论述系统全面。本著作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我国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并分别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完善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研究资料翔实,论证严密。
2注重实证研究。本著作通过大量的调查、访谈,获得了生动具体的第一手资料,著作的主要立论和政策建议都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著作中比较详尽地提供了调查方法、调查数据、访谈个案,不仅增加了理论的说服力,也体现出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3资料新、观点新。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也日益得到政府、学术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其中新问题、新矛盾、新制度、新观点层出不穷。本著作文稿前期经历了数次修订,力求将最新的资料、观点吸收进来。如最新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意见也已被吸收。本著作的研究方法和有关结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书可以作为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各级劳动人事部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参考书,也是图书馆、资料室的必备藏书。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本著作重要实证基础的前期调研项目《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吕学静)得到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这里要感谢参加课题调查和访谈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42位同学。感谢吴珠华、王争亚、陈蕊、张波、卢俊辰、曲晓梅等同志为前期调研和访谈所作的贡献。
本书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多为各高校社会保障专业中青年学者。具体分工是:
第一章 、第二章 :吕茵;第三章 、第四章 :王增民;第五章 :吕学静、张波;第六章:吕学静、王争亚;第七章:吕学静、陈蕊;第八章:王争亚、吕学静;第九章、第十章:王争亚。附录:吕学静、张波、周珺仪、曾涛。
书稿由吕学静对全书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对全书进行修改、补充、定稿。王增民、周珺仪做了很多书稿编撰方面的重要工作。
还要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因此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此外,由于水平和时间的局限,一定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真诚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赐教,以便进行补充,不断完善。
目录
上编 宏观理论综合篇
第一章 农民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
一、农民工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三、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思路
四、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二、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
三、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
第三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评估
一、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评估
三、结论
第四章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和基本思路
一、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
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中编 社会保障分项篇
第五章 农民工工伤保险
一、宏观概述: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
二、实证分析:北京市农民工工伤保险
第六章 农民工医疗保险
一、宏观概述: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
二、实证分析:北京市农民工医疗保险
第七章 农民工失业保险
一、宏观概述: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
二、实证分析:北京市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
第八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
一、宏观概述: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
二、实证分析: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
第九章 农民工社会救助
一、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
二、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农民工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
第十章 农民工社会福利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福利
二、农民工住房福利
三、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福利
下编 实证调查资料篇
附录一 北京市农民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附录二 农民工个案访谈录
附录三 雇主个案访谈录
附录四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上编 宏观理论综合篇
第一章 农民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
一、农民工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农民工的界定
在明确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对农民概念作一界定。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农民:一是从身份(户籍)角度来定义,将农业户口作为农民的界定标准,农民为户口属于农村而在农村集体中拥有土地的那部分人,相当于中国人口统计上的农业人口。二是从职业角度来定义,将农民定义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主要是指在乡村或城郊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取得劳动收入的劳动者。相当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中国把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称为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主要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者。这是一个“身份加职业”的概念。
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的文件,这是农民工的概念第一次写入中央政府具有行政法规作用的文件,对农民工的表述如下:“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