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话语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代树兰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8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58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电视访谈作为一种职业话语类型,因其融“访” 与“谈” 为一体的特征和其带有表演性质的为观众而进行的谈话的交际语境形成了其既有别于其他职业话语和日常谈话、同是又兼具职业话语和日常谈话特征的媒体话语结构。本书深入分析电视访谈话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作者简介
代树兰,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1983-1987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199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现代语言学理论。参与或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10余项,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独立及合作出版著作5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话语、会话、职业话语
第二节话语分析
一 话语分析的缘起及发展
二话语结构
三 话语角色与话语策略
第三节电视访谈
第四节电视访谈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研究方法、语料和意义
第六节研究框架
第七节研究内容安排
第八节小结
第二章 电视访谈的职业话语性质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职业背景下的话语互动
第三节 主持人对话语的控制和权力
第四节精心设计的访谈进程
第五节明确的访谈目标: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大众传播
第六节小结
第三章电视访谈的话语结构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研究假设
第三节访谈背景介绍
一 访谈开始之前的背景介绍
二 访谈过程中的背景介绍
第四节电视访谈的开始与结束
一 电视访谈的开始
二 电视访谈的结束
第五节电视访谈的主体
一 提问一回答一合作的话轮转换机制
二 电视访谈的话题结构
三 电视访谈的叙事结构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电视访谈的话语角色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研究假设
第三节主持人和嘉宾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
一 访谈开始时的介绍者与介绍对象
二 访谈进程的引导者与推动者
三 访谈结束时的评价者与总结者
四 叙事性话语中的话语角色
五 叙事话题的引入者与讲述者
六 叙事过程中的引导者、讲述者、主人公等
七 叙事结束时的引导者与评价者
八 作为受话者的话语角色:直接受话者和表面受话者
九 主持人直接面对观众时的解说者角色
第四节观众的话语角色
一 访谈开始与结束时的话语接受者
二 访谈主体部分话语的直接接受者、目标接受者和参与者
三 特殊语境中观众的多重角色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电视访谈的话语策略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附录语料转写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电视访谈的职业话语性质
第一节引言
在话语分析的发展过程中,部分话语分析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重点转移到了诸如法庭、医患、课堂等职业话语(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其目的是将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职业话语的研究(Drew and Heritage,1992),探讨职业话语在机构运行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会话分析中的两种研究方向,对互动的会话本身的研究和对交流中的职业话语的研究。
职业话语指发生在职业语境中的交流活动,它具有明确的与该职业相关的交际任务,参与者中至少有一方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具有代表该职业的身份特征,交际任务由从事该职业的专业人员和非本职业人员通过交流共同完成。因此,它具有明确的与该职业相关的目标指向,参与者的话语围绕该目标展开,其参与的话语形式受该职业交流传统的制约。同时具有与该职语境相关的推理框架和程序,它们对职业话语的理解具有限制作用(Drew&Heritage,199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