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口号解说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近代史(1840-1919),
作者: 王曦昌等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1字数:版次: 1页数: 50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64752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打土豪,分田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倒党内一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近百年来,几乎是每一年、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有口号伴随,口号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为我们详细解说了近百年来中国的各种口号。
目录
前言
扶清灭洋
预备立宪
同心扑满,当面算清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格政府之心,救灭亡之祸
罢工胜利万岁,俱乐部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还我们的工友;还我们的自由拥护国民政府;实现孙先生遗嘱;废除不平等条约
减租减息
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反对关税会议;力争关税自主;解散关税会议;民众大暴动;废除不平等条约
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工农商学大联合;收回沙面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完成国民革命
打倒勾结张吴的英日帝国主义;驳回列强的无理通牒,废除
辛丑条约;驱逐八国公使出境
打倒张静江
工农小资产阶级联盟;争取非资本主义前途
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确定法治,保障人权
统一军政;实施训政;以党治国
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土地;一切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
打倒一党专政的国民党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苏维埃万岁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蒙;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各派国民党
推翻国民党统治;扩大和巩固川陕苏区
攘外必先安内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华北自治;武装保卫华北;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一切伪组织;扩大民族革命战争
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曲线救国
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宁匪化,勿赤化
大东亚共荣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联合政府
打倒蒋介石
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分裂,要求统一;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万岁
团结就是力量
反饥饿,反内战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东风压倒西风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超英赶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穷则思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人民公社好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反修防修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向雷锋同志学习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突出政治
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打倒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造反有理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备战、备荒、为人民
“三忠于,四无限”
要文斗,不要武斗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抓革命,促生产
打倒阎王,解放小鬼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
万岁!万万岁
一斗、二批、三改
彻底砸烂公检法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反击右倾翻案风
抓纲治国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实事求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只生一个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讲四美三热爱
一国两制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做“四有”新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勤劳致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反腐倡廉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科教兴国
依法治国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与时俱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扶清灭洋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
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列强,如疯狼恶狗一般争先恐后地扑向中国,展开争夺。帝国主义侵略步伐的加剧,使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处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怕的阴影,在每个爱国者心里都挥之不去。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作为底层劳动群众自发地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推向高潮,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斗争的中心是在山东、直隶一带。这一带的民间素有练拳习武的传统,最初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随着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这种民间习拳活动就从单纯的“强身保家”逐渐发展为带有明显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性质,并且广泛地发展起来。
斗争之火的燃起点是山东、直隶交界处的冠县。1898年春,赵三多和阎书勤师徒二人聚集拳民3000多人,在冠县蒋家庄祭旗,武装攻打当地外国传教的据点红桃园等。“扶清灭洋”的大旗就是从这时开始打起来的。据赵三多的文书廓栋臣老人回忆说,提出这个口号的目的“为的是避免官府追抄”。这个口号的提出既具有鲜明的爱国色彩,又具有朴素的战术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底层人民群众对清廷的依赖。
1900年6月初,义和团开始大批涌入北京,在京内设坛800多处,清军中的很多人也都参加了义和团,局面已难以控制。群众“三五成群,执持刀械,游行街市”,张贴揭帖,焚烧教堂,惩罚帝国主义侵略分子和为虎作伥的教民。清朝政府在这样强大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深感“剿抚两难”。镇压吧,又无正当理由,难服民心;安抚鼓励吧,又同洋主子明显作对。中国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帝斗争,也使帝国主义列强惊恐不安,他们惊呼:“拳民之旗帜,已飘扬于空中,鲜红之布,大书‘扶清灭洋’四字,仿佛吾欧人之血所染也。”
在义和团运动的巨大声势影响下,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宣布对外宣战。如果认为宣战标志着清朝政府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那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西太后自己事后对吴永说得十分明白:“依我想起来,还算是有主意的,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但始终总没有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都留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就在清政府对外宣战后四天,西太后就下谕停止围攻使馆。八天后,上谕中就这样写道:“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督,深恐各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亦恐直鲁两省同时举事。”十分清楚地暴露了西太后等仇视义和团的真面目。9月7日,清政府宣布“剿除匪患”的上谕,声称:“地方文武各官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并调动军队和八国联军一起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封建统治者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代理人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
义和团运动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只是单纯的农民斗争,它的排外是笼统的、粗糙的,对清政府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带有愚昧迷信等严重弱点,终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是,这场斗争充分显示出广大下层群众中蕴藏着何等英勇无畏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巨大力量。法国一名议员在议会发言时承认:“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各处可比”,但各国“因北清之乱,遂群起而思侮之夺之,驱勒其人民,瓜分其土地”,结果激起中国民众更激烈的反抗,“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威廉报告时称:“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气,……至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他最后不得不哀叹:“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正是义和团运动,有力地粉碎了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义和团运动是积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传统美德和抗争不屈精神的一次泛起。
义和团的英雄业绩,振奋和鼓舞了爱国者们的救亡决心。当时国人说:“霹雳一声,开世纪之风云;腕力高扬,张自由之旗鼓,席卷廿一省,尽苏亿兆人,尽国民之责任,种同胞之幸福。”
中国农民历来处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剥削也最为深重。可是在国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能够认识到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给帝国主义以迎头痛击,使之认识到中国社会最底层力量的强大。
“扶清”口号的提出,从侧面说明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因为一国的正规军尚且不能抗敌,不能扶稳大清帝国,竟然需要农民的扶助,这岂不是最大的嘲讽?可身为统治者的清王朝在最初利用义和团给帝国主义震慑之后,竟对义和团大开杀戒。对外奴颜媚骨,对内残酷镇压,真是昏腐到了极点。我们不由得对那些英勇牺牲的义和团斗士们肃然起敬,同时,又愤激不已,扼腕叹息!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这个口号,最初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来的。
还在1898年的“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在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起草的《请定立宪开国会年》中就提出:东西各国的富强,都是因为“立宪法,开国会”的缘故。从而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指日待也。”接着,他自己又连上两折,“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
“百日维新”之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他们一开始打出的旗号主要是“保皇”。但是,随着民族危机的激化和人们对清政府失望的加深,“保皇”这个口号越来越失去吸引人的力量。1901年4月,梁启超在远游檀香山、澳大利亚一年半以后,回到日本,重主《清议报》笔政。6月7日,他在《清议报》第81册上发表了《立宪法议》一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先比较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这三种政体的优劣后,写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其余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在充分肯定君主立宪的好处后,指出中国还不能立刻实行这种政体。他认为:“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日本维新在明治初元,而宪法实施在二十年后,此其证也。中国最速亦须十年或十五年,始可以语于此。”
在这里,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预备立宪”的具体主张。此后。康有为、梁启超一派的政治活动的中心口号,就逐渐由“保皇”转为争取实现“预备立宪”,并以此作为同革命派对抗的主要口号。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立宪派人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报刊,加紧宣传实行君主立宪。立宪派人对此次战争极为关注。他们将这场战争视作是立宪与专制之间的决斗,取决于“专制立宪之强弱”,并期望日本能够击败俄国,为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战争的结局,印证了他们的预见,要求立宪的信念益坚,并借此更积极地大造舆论。
首先,他们认为日胜俄败宣判了专制的劣败与立宪的优胜。
立宪派指出,日本只是一区区岛国,却能战胜雄跨欧亚的世界强国沙俄,这是不能用国家的大小、兵力的强弱和种族的优劣来解释的,只能从政体的差异上去找原因,“非俄之败于日也,乃专制之国败于立宪国也”。他们扩展开来,认为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历观全地球近五十年来之兵事,其在两专制国或两自由国相遇,则胜负之数,盖未可定。若夫专制国与自由国相遇,则专制国未有能支者。其一验诸普法之役,其二验诸美西之役,其三验诸中日之役,并此而四矣”。为何立宪国必胜专制国呢?立宪派人认为:立宪之国,国家为君民所共有,打起仗来,全国人皆为自己而战;专制之国,国家为君主及其少数私人所专有,发生战争,只有君主及其私人为自己而战,而人民则是为他人而战。“夫以一君主与百数十私人而与彼全国之亿兆众相遇,则孰为众而孰为寡、孰为强而孰为弱耶?”
立宪派想到中国近代所遭受的外侮及政治的腐败黑暗,愈感专制政体是民族强盛和国家进步的最根本障碍。他们呼吁从日俄战争中吸取教训,“鉴于日本之胜,而知黄种之可以兴,数十年已死之心,庶几复活;鉴于俄国之败,而知专制之不可恃,数千年相沿之习,庶几可捐”。
其次,他们强调改专制为立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
他们指出:“世界进化之运,及于二十世纪,举全地球中万无可以复容专制政体存在之余地,立宪自由主义所向无敌,遇者死,当者坏,苟顽然不知变计者惟有归于劣败淘汰之数而已。”他们认为立宪是进步的潮流,必将冲决封建专制的壁垒。
日俄战争中战败的俄国,民情骚动,全国各地方议会联合要求政府实行立宪。不久,土耳其、波斯等国的资产阶级也相继效仿,纷纷主张改变政体。这股立宪热潮大大鼓舞了中国的立宪派,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立宪是大势所趋,专制必然灭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