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系列丛书——职业倦怠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心理学,
作者: 孙红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1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711309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较强实用价值的专业参考书,将反映当前的最新进展。主要对象为:①心理学专业人员;②心理学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③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职场人士;④对此有兴趣和需要的广大公众等。本书实用面广,能促进职场人士的心理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同时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①有关职业倦怠的概念;②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③职业倦怠的成因;④职业倦怠的诊断及评估;⑤职业倦怠的防治对策;⑥不同职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特点等。本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兼顾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读者的口味,突出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可读性,通过案例分析,使更多的读者产生兴趣并容易接受。
作者简介
孙红,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系主任,医学心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1993年完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专业的学业,获毕业证书。从事心理学方面教学工作18年,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70余篇,译文27篇,主编(或担任副主编)教材和论著等15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心理咨询师师资资格,为第一批突发公共事件国家级应急专家。 近些年来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对卫生行业员工的压力源、压力状况、个体的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及工作满意度情况等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同时针对员工援助计划在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系统地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目录
第一章职业倦怠概述
第一节职业倦怠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职业倦怠的界定
三、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职业倦怠的发展阶段
一、蜜月阶段
二、调试阶段
三、早期警告阶段
四、慢性症状阶段
五、严重症状阶段
六、危机阶段
七、耗尽精力阶段
第三节研究职业倦怠的意义
一、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
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维持稳定的家庭结构
五、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第二章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第一节职业倦怠的生理表现
一、亚健康状态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睡眠障碍
四、心身疾病
第二节职业倦怠的心理表现
一、认知的变化
二、情绪的变化
三、个性的变化
第三节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
一、攻击行为
二、消极怠工
三、不良习惯
第四节职业倦怠的危害
一、对个体的危害
二、对组织的危害
第三章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个体因素
一、个体的人口学因素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
三、个体的压力应对方式
第二节工作与职业特征因素
一、职业角色
二、工作负荷
三、职业类型
第三节组织与社会因素
一、组织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中国文化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第四节职业生涯与职业倦怠
一、职业生涯阶段
……
第四章职业倦怠的评估与诊断
第五章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第六章不同职业人员的职业倦怠特点及咨询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1职业倦怠测量工具
附录2中英文关键词对照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职业倦怠概述
在社会急剧变革、科技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人们普遍处于一种高压力状态,各行各业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压力源,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因为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身心都处于疲惫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着组织单位的工作绩效。有人说目前在我国,职业倦怠也已成为现代职业领域中较为常见的职业病。正因为如此,对“职业倦怠”的重视和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20年来它已成为职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第一节职业倦怠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倦怠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倦怠”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词汇。
“倦怠”(burnout,有时翻译成“枯竭”)原指耗竭、燃尽的意思,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 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的要求,需要持续的情感付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20世纪90年代,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从服务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如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等),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职业倦怠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受,因而也称之为心理枯竭。
……